褐頭雀鶥

褐頭雀鶥

褐頭雀鶥(學名:Alcippe cinereiceps)為鶲科雀鶥屬的鳥類。分布於不丹、印度、緬甸、寮國、越南、台灣以及中國的甘肅、陝西、四川、西藏、雲南、湖北、湖南、福建以南地區等地,一般棲息于山坡灌叢、溝邊樹林、闊葉林下灌叢、杜鵑林以及滑竹林。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四川寶興。

基本信息

簡介

中文名:褐頭雀鶥英文名:Streak-throated Fulvetta
科學分類:雀形目 > 鶯科 > 雀鶥屬
PASSERIFORMES > Sylviidae > Alcippe cinereiceps

描述

描述:中等體型(12厘米)的褐色雀鶥。喉粉灰而具暗黑色縱紋。胸中央白色,兩側粉褐至栗色。初級飛羽羽緣白、黑而後棕色形成多彩翼紋。與棕頭雀鶥的區別在頭側近灰;無眉紋及眼圈;喉及胸沾灰,具黑白色翼紋。亞種頂冠的色彩不一-亞種guttaticollis頂冠酒褐色,具灰褐色側頂紋;fucata及berliozi無褐色側頂紋;manipurensis頂冠朱古力棕色且無側冠紋;tonkinensis頂冠煙褐,側頂紋黑色;formosana頂冠褐色,側冠紋灰色;fessa及指名亞種的頂冠煙褐而無側冠紋。
虹膜-黃至粉紅;嘴-黑色(雄鳥),褐色(雌鳥);腳-灰褐。
叫聲:3~4音節的嘟聲鳴唱。叫聲為似山雀的cheep聲。
分布範圍:印度東北部、中國南方及台灣、緬甸西部及北部、越南北部。
分布狀況:常見且分布廣泛的留鳥。指名亞種見於四川、貴州西部及雲南東北部;manipurensis於雲南西部;fessa於甘肅、陝西南部(秦嶺)及寧夏(六盤山);fucata於貴州東北部及湖北西部;berliozi於湖南南部;guttaticollis於廣東北部及福建西北部(武夷山);formosana於台灣。
習性:棲于海拔海拔1500~3400米的常綠林林下植被及混交林和針葉林的棘叢及竹林,在南方地區可下至1100米。
註:過去還包括路德雀鶥

亞種

fessa亞種
區系:古北界
分布:陝西南部寧夏甘肅青海東部四川東北部
cinereiceps亞種
區系:東洋界
分布:雲南東北部貴州西部四川重慶湖北西部
manipurensis亞種
區系:東洋界
分布:雲南西部和西北部
fucata亞種
區系:東洋界
分布:貴州北部湖北中部湖南
guttaticollis亞種
區系:東洋界
分布:福建西北部廣東北部
formosana亞種
區系:東洋界
分布:台灣
tonkinensis亞種
區系:東洋界
分布:雲南南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