褐紫囊孔菌

褐紫囊孔菌

褐紫囊孔菌分布廣,對數種樹木及枕木造成危害,形成白色腐朽。往往生長在木耳、毛木耳及香菇、銀耳段木上,對產量受影響。另外試驗抗癌,對小白鼠肉瘤180和艾氏癌的抑制率為80%。

基本信息

同物異名:Trichaptum fusco-violaveum (Fr.) Ryvarden

分類地位:、多孔菌科、囊孔菌屬

形態特徵:子實體小,往往左右相互連線,革質稍膠質。濕時柔軟,乾時硬,菌蓋半圓形,變瓦狀疊生和形成蓋,寬1-4cm,厚1-3mm,上面白色至灰白色,被粗毛和有環紋,邊緣薄,近鋸齒狀。菌肉薄,厚約1mm,子實層面淡紅紫色至淡紫青色,後逐漸褪色。子實層形成薄的齒狀突起,近放射狀排列,長約1-2mm。囊體長棱形,稍突越子實層表面。頂端有結晶,無色,壁稍厚,孢子長橢圓形,無色,平滑,5-7μm×1.5-2μm。

生態習性:春至秋季在高山松、馬尾松以及其他樹木、枕木上大量生長。

分布地區:西藏、河北、黑龍江、陝西、浙江、雲南、四川、甘肅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