製鹽

製鹽

zhì yán製鹽就是製作食鹽(或工業用鹽)。製鹽工業在國民經濟中占有重要的經濟地位,是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鹽是人類生活的必需品,是化學工業的基本原料,在其他工業部門和農牧漁業中也有廣泛用途。鹽稅曾經是許多國家重要的財政收入。

發展

《中國製鹽行業產銷需求與投資預測分析報告前瞻》數據顯示,“十一五”期間,我國製鹽行業發展迅速,原鹽產量年均增長12.26%左右,質量大幅度提高。當前我國鹽業政策市的特點明顯,專營制度改革處於搖擺階段,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行業的發展。統計數據顯示,2006-2010年製鹽行業銷售收入增長率依次為19.95%、4.47%、24.15%、4.09%和27.30%,增幅波動較大;同時,利潤總額增長率也隨之波動。
我國製鹽行業經過六十年的發展,調整是目前的必然選擇。創新鹽業改革模式,給鹽業企業帶來新的活力是製鹽企業的首要任務。行業內兼併、整合重組,淘汰落後生產力,實施產銷聯合、跨區域跨行業聯合重組、最佳化產業布局是我國製鹽行業今後的發展方向。目前,已有許多製鹽企業在行動,為自身的發展,兼併重組、實施多元化,與下游聯合,延伸產業、發展循環經濟,提升產業綜合競爭力。

簡介

製鹽歷史上有用鍋煎熬製鹽之舉。清代後期,寧德的漳灣、南埕青山等地鹽民試行曬滷製鹽技術。民國20年,福鼎葉禮意等人在秦嶼文渡建圃製鹽,先用木板曬鹽,量少質次,後聘請浙江師傅傳授製鹽技藝,整灘造埕、揚鹵曬鹽。50年代,寧德、福鼎鹽區改革製鹽工藝,建設納潮工程,充裕鹵源。60年代初,寧德三都鹽場用薄曬勤轉的製鹽工藝,抽水制鹵與鹵液結晶上下工序緊扣,提高鹽的產量質量。用擴建結晶池與滷水蒸發池提高原鹽產量。70年代後期,改變露天鹵井為砌加蓋鹵井。該場卓雪生研製成功直流電動軸流泵,解決傳統踩水車抽滷的操作方法。至80年代末,閩東製鹽基本實現機械化。

相關條目

陶瓷

工業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