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璆

裴璆,渤海著名外交家、詩人裴頲之子。 契丹天贊五年(926年),契丹滅渤海。 契丹天顯三年(929年)冬,裴璆受東丹國派遣,率93人訪問日本。

年代:先秦至唐 五代(含渤海國)
姓名:裴璆
拼音:fei qiu
正文: 裴璆,渤海著名外交家、詩人裴頲之子。擅長詞藻,文才如父。渤海末代王大諲撰時,任文籍院少監,繼為政堂省信部少卿,改和部少卿。
後梁太祖朱全忠開平元年(公元907年)冬,即日本醍醐天皇延禧七年冬,裴璆奉命出使日本。醍醐天皇以式部大臣紀淑光、散位營原淳茂掌客使,任兵部少丞小野葛根、文章生藤原守真為領客使,熱情歡迎裴璆等人進入日本京城。
掌客使營原淳茂為日本著名文士營原道真之子。菅原道真在裴璆父裴頲訪日時,負責接待,同裴頲日日相處,賦詩唱和,建立起深厚友誼。營原淳茂與裴璆一樣,文采亦如其父,又與裴璆同齡,二人相見恨晚。營原淳茂在《初逢渤海裴大使有感吟》一詩中寫道:“思古感今友道親,鴻臚館裡口余塵。裴文籍後聞君久,營禮部孤見我新。年齒再推同甲子,風情三賞舊佳辰。兩家交態人皆賀,自愧才名甚不倫。”兩國著名詩人,兩代分別同年生,又各有“邂逅”之情,實為“奇遇”。
醍醐天皇因裴璆為裴頲之子,又愛其才美,深加優禮,賜從三位,一衣一襲。六月,裴璆將返渤海,行前,諸文士餞裴璆於鴻臚館。主客舉杯唱和,賦詩惜別。
後梁真明五年(919年),即醍醐天皇延禧十九年,裴璆奉命第二次出訪日本,也是渤海國最後一次派使訪日。裴璆及其同行,計105人,乘船至若狹(今福井縣)。第二年五月,裴璆遵日廷限20人入京,上國書及信物。醍醐天皇宴饗裴璆,並進授正三位。裴璆同日本大臣、文人、知名人士頻繁往來,賦詩唱和。當裴璆結束訪問,啟程返國時,日本文士數輩聚會鴻臚館,“作詩餞之”。
925年,裴璆奉使朝梁,貢人參、松子、昆布、黃明、細布、貂鼠皮被褥、靴革等。梁授裴璆右贊善大夫,賜紫金魚袋
丹天贊五年(926年),契丹滅渤海。遼太祖耶律阿保機建立東丹國統治渤海。裴璆改仕東丹,官英緒大夫。
契丹天顯三年(929年)冬,裴璆受東丹國派遣,率93人訪問日本。日廷方知渤海為契丹滅亡,並以裴璆轉仕東丹,有失臣節,又同使團中有人“多稱契丹過惡”,日本不予接待,勒令離境。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