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慶生

裴慶生(1934~1994),原中共山西省晉中地委書記。

人物介紹

裴慶生(1934~1994),原中共山西省晉中地委書記。

山西省長治市城區北石槽村人。學生時代曾擔任聯區兒童團總團長。1952年10月于山西省工業學校畢業後,分配到工業廳工作。1954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5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60年,入山西省委黨校學習,1964年,畢業後分配到中共山西省委組織部工作,1965年8月,調省委辦公廳擔任秘書。1970年,下放到黎城縣插隊工作,先後擔任黎城縣革委會保衛組辦公室主任、公安局黨委委員兼辦公室主任、縣委監察辦公室代主任等職。1975年11月,調省委組織部監察處工作,1977年5月,擔任省委組織部辦公室主任。工作期間,勤勤懇懇,任勞任怨,查處信訪案件,敢于堅持原則,排除阻力,解決了不少歷史遺留問題。 1986年5月,調任中共大同市委副書記,組織查處了一批民眾反映強烈的案件。1988年3月,任中共晉中地委副書記,1990年11月,任中共晉中地委書記。在全省率先規劃和實施了“雙百萬”農田基本建設工程。1991年3月當選為省委委員。1992年,組織查處轟動全區的昔陽、壽陽“農轉非”案件,其中一名縣委書記、一名副縣長及46名幹部受到黨紀政紀處分,不符合“農轉非”規定的855名人員全部清退。同年10月當選為中共十四大代表。1993年,在深入調查研究的基礎上,提出切合東山三縣(榆社、左權、和順)實際的“三養”(養豬、養牛、養羊)脫貧致富思路,實施“太行山284扶貧攻堅工程”,使284個貧困村通過“三養”走上了富裕之路。同時把國有大中型企業轉軌建制稱為“一號工程”,經常深入工廠調查研究,並決定地委、行署所有領導每人包一個虧損企業,限期改變面貌。同時號召特困企業大搞多種經營,實行生產自救。在全省率先出台國有企業職工養老、失業、醫療、傷殘、女工生育等一系列社會保障制度改革方案,為進一步深化企業改革創造了有利條件。1994年,在全區基層農村推行“兩議五公開”(黨員代表議事、村民代表議事,宅基地審批公開、提留攤派公開、財務公開、計畫生育指標公開、承包經營公開)的依法治村、民主管理制度,有效地抵禦了腐敗之風的蔓延。同年4月,中共中央紀檢委書記尉建行,在視察晉中反腐敗工作後說,“如果全國的反腐敗鬥爭都象晉中地委這樣抓,我們的黨風廉政建設則大有希望”。同年11月13日,因積勞成疾在榆次逝世。

社會評價

裴慶生被稱為“山西焦裕祿”、“晉中人民的裴青天”。他一生清貧廉明,將行賄者拒之門外,貪官污吏嚴懲不貸,面對恐嚇信、子彈、匕首的恐嚇,他無私無畏。在晉中市工作的他每次回山西長治的老家都是乘坐火車,家裡兄弟幾人為父母翻蓋祖居,他甚至拿不出1萬元的份子錢。1994年11月13日,裴應生因勞成疾在晉中逝世。死後他24個月的撫恤金和兩個兒子的工資加在一起才還了這筆1萬元的債。在他去世後,3000多人自發冒著大雪前去弔唁。1995年3月3日,中共山西省委做出《關於向裴慶生同志學習的決定》,並授予“人民好公僕”的榮譽稱號。

紀實文學

2013年12月14日,長篇紀實文學《誰在守約》研討會在山西省太原市舉行。

裴慶生逝世已近20年,但是他告訴我們所有的共產黨幹部如何守約,守那份向人民和百姓許下的約定。”14日,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何建明在山西太原舉辦的報告文學《誰在守約》研討會上如是說。

該書作者為山西晉中女作家陳亞珍,何建明表示,陳亞珍以優美的文字將一個遠離我們的人物裴慶生書記活脫脫地展現在我們面前,是近幾年來少見的優秀報告文學。

研討會上,裴慶生的愛人原玉蘭也列席參加,一頭白髮,衣著樸素,她站起來連連道謝。幾位曾經與裴慶生一起工作的幹部追憶了他生前的感人故事,不少人掉下了眼淚。

陳亞珍亦飽含眼淚,看到原玉蘭道謝時她頻頻擦去眼淚,“撰寫《誰在守約》是十幾年前的一個心愿,因為裴慶生書記是我心中的精神父親。我年輕的時候做過貨車司機、售貨員,因為給當地電視台寫過一部電視劇受到好評,裴書記希望我可以成為山西著名女作家。如今我已經做到了,他卻早已離開了我們。”

提及寫作過程,陳亞珍說,“我從來沒有像寫這部書這樣,始終飽含激情,秉筆含淚,因為面對的是一個真實的靈魂,他不是虛構出來的理想人性。雖然裴慶生這個名字已漸漸遠去,可他的精神卻定格在我的心靈底片中。”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