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居道

裴居道

裴居道(?-690年7月22日),唐朝將官,在唐睿宗第一次登基時擔任宰相。他的祖父裴鏡民曾任隋朝兵部侍郎,父親裴熙載曾任唐太宗的尚書左丞。裴居道大半的仕途生涯都不詳,只知道他在唐高宗年間任左金吾將軍,唐高宗把裴居道的女兒嫁給太子李弘為太子妃。

基本信息

簡歷

裴居道裴居道

685年,在高宗之子唐睿宗(李弘之弟)年間,裴居道任刑部尚書,李弘和睿宗的母后武太后(武則天)攝政,封裴居道為同鳳閣鸞台三品,實際上相當於宰相。年末,他又被任為內史,為鳳閣之首。687年,他又任納言,為鸞台之首。689年,在洛陽定居的武太后命裴居道留守長安。在任宰相期間,武太后還封他為翼國公。690年,武太后在奪取睿宗皇位、建立武周新朝之前處決了一批官員和唐朝宗室。裴居道被酷吏構陷,也被下獄而死。

子孫

裴居道裴居道

裴望,麟台郎

裴兼

裴潤

裴融,右驍衛將軍。孫裴泰,安南都護

裴氏,嫁太子李弘

史籍記載

《新唐書》記載

裴居道,絳州聞喜人,隋兵部侍郎鏡民孫也。父熙載,貞觀中為尚書左丞。居道以女為太子妃,則天時,歷位納言、內史、太子少保,封翼國公。載初元年春,為酷吏所陷,下獄死。

章懷太子賢,字明允,高宗第六子也。永徽六年,封潞王。顯慶元年,遷授岐州刺史。其年,加雍州牧、幽州都督。時始出閣,容止端雅,深為高宗所嗟賞。高宗嘗謂司空李勛曰:“此兒已讀得《尚書》、《禮記》、《論語》,誦古詩賦復十餘篇,暫經領覽,遂即不忘。我曾遣讀《論語》,至‘賢賢易色’,遂再三復誦。我問何為如此,乃言性愛此言。方知夙成聰敏,出自天性。”龍朔元年,徙封沛王,加揚州都督、兼左武衛大將軍,雍州牧如故。二年,加揚州大都督。麟德二年,加右衛大將軍。鹹亨三年,改名德,徙封雍王,授涼州大都督,雍州牧、右衛大將軍如故,食實封一千戶。上元元年,又依舊名賢。

上元二上,孝敬皇帝薨。其年六月,立為皇太子,大赦天下,尋令監國。賢處事明審,為時論所稱。儀鳳元年,手敕褒之曰:“皇太子賢自頃監國,留心政要。撫字之道,既盡於哀矜;刑綱所施,務存於審察。加以聽覽餘暇,專精墳典。往聖遺編,鹹窺壺奧;先王策府,備討菁華。好善載彰,作貞斯在,家國之寄,深副所懷。可賜物五百段。”賢又招集當時學者太子左庶子張大安、洗馬劉訥言、洛州司戶格希玄、學士許叔牙成玄一史藏諸周寶寧等,注范曄《後漢書》,表上之,賜物三萬段,仍以其書付秘閣。

時正議大夫明崇儼以符劾之術為則天所任使,密稱“英王狀類太宗”。又宮人潛議雲“賢是後姊韓國夫人所生”,賢亦自疑懼。則天又嘗為賢撰《少陽政范》及《孝子傳》以賜之,仍數作書以責讓賢,賢逾不自安。調露二年,崇儼為盜所殺,則天疑賢所為。俄使人發其陰謀事,詔令中書侍郎薛元超、黃門侍郎裴炎、御史大夫高智周與法官推鞫之,於東宮馬坊搜得皁甲數百領,乃廢賢為庶人,幽於別所。永淳二年,遷於巴州。文明元年,則天臨朝,令左金吾將軍丘神勣往巴州檢校賢宅,以備外虞。神勣遂閉於別室,逼令自殺,年三十二。則天舉哀於顯福門,貶神勣為疊州刺史,追封賢為雍王。神龍初,追贈司徒,仍遣使迎其喪柩,陪葬於乾陵。睿宗踐祚,又追贈皇太子,謚曰章懷。

唐代宰相(四)

唐代初年,以中書省長官中書令、門下省長官門下侍中、尚書省長官尚書令共議國政,都是宰相。宰相是輔佐皇帝總領天下大政的官員。唐太宗時,以僕射為尚書省長官,與門下侍中、中書令號稱宰相。同平章事也成為宰相的銜號。開元以後,為僕射者如不加“同平章事”,就不能參與宰相機務,被擠出宰相行列。安史之亂以後,宰相名號基本上就是“同平章事”了。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