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世清

裴世清,正史無傳,他的政績很少為人所知,但他曾率領隋朝第一個政府級訪日友好使團,為發展中日友好關係做出貢獻。

基本信息

介紹

友好使者——裴世清
裴世清,河東聞喜人,外交家。仕隋為文林郎鴻臚卿掌客。人唐為駕部郎中江州刺史

生平

中日兩國隔海相望,一衣帶水,友好情誼,源遠流長。隋朝的統一,結束了南北朝長期紛爭的局面,為中日友好關係的發展又提供了有利的條件。大業三年(607), 日本小野妹子訪隋,次年三月到達長安隋煬帝即派文林郎、鴻臚卿掌客裴世清率領代表團一行13人回訪,小野妹子伴同回國。同年四月,裴世清到了筑紫。6月15日到達難波。8月3日,在日本皇室的隆重歡迎下進京(今奈良)。《隋書·東夷傳》記下了當年的盛況:倭王遣小德河輩台,從數百人設儀仗,鳴鼓角來迎。後十日,又遣天禮哥多毗,從200餘騎效勞。8月12日,裴世清晉見倭王,獻上方物及國書。其時,聖德太子和諸王、諸大臣,都頭戴金髻華,身著錦紫繡織及五色綾羅參加會見儀式,足見日方的重視程度。倭王謙虛地對裴世清說:“我聽說大隋在我國之西,乃禮義文明之邦;我則區區島國,偏居海隅,不識禮儀,孤陋寡聞,以至久不相見。今貴客遠來,特意清掃道路,裝飾館會,以待大使,希望聽到來自泱泱大國的文明教化。”裴世清則以大國口吻回答說:“皇帝德並二儀,澤流四海,以王慕化,故遣行人來此宣諭。”隋朝國書的內容,表達了隋朝對日本友好的誠意,讚揚了倭國政通人和的局面,肯定了倭國為發展中日友好做出的努力。
裴世清在倭國京城逗留了一個月,圓滿地完成了光榮的使命,即向倭王辭行。倭王為他設宴餞行。9月11日,裴世清等從難波出發,啟程回國。倭王再次派遣小野妹子為大使,並帶領留學生和學問僧各4人與隋使同往。小野妹子於次年9月才回到日本。
裴世清訪日,直接推動了隋代中日關係的發展,這次訪問,總共在日停留了三個月時間,加深了對鄰邦的了解,增進了友誼,形成了中日關係發展的高潮。在此前此後,日方派往隋朝的使團就有四次之多。作為一代外交大使,裴世清的名字將永遠銘刻在中日友好關係的史冊上。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