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腎養血湯

補腎養血湯,中醫方劑名。出自《中醫症狀鑑別診斷學》。具有溫補腎陽,調理沖任之功效。主治腎氣虧損經閉。

組成

仙靈脾,仙茅,紫河車,女貞子,枸杞子,菟絲子,當歸,白芍,黨參,香附。

用法

水煎服。

功用

溫補腎陽,調理沖任。

主治

腎氣虧損經閉。

方義

仙靈脾、仙茅滋補腎陽;紫河車大補氣血,益精填髓,通補沖任奇經。當歸、白芍養肝血;女貞子、枸杞滋腎陰;菟絲子益腎氣;黨參健脾氣;香附疏肝氣。諸藥配合,補而有行,補而不滯,具有氣血兼益,陰陽雙補,大補元精之功,是治療腎陰陽俱虛,精血不足之閉經的方劑。

加減化裁

月經第10-15天加丹參30g、茺蔚子20g,第16-23天加鹿角霜10g,紫石英15g,第24-28天加生艾葉5g、月季花5g。

使用注意

月經期停止服藥。

附註

附方1補腎養血湯

組成:生地9g,當歸6g,益母草3g,川芎6g,枸杞15g,黃連6g,桔梗6g,茯神6g,甘草3g,人中白9g。

功用:補腎養血。

主治:跌打扭傷,傷筋動骨等症。

出處:《傷科補要》

附方2補腎養血湯

組成:熟地黃9g,補骨脂9g,菟絲子餅9g,丹參9g,茺蔚子9g,枸杞子4.5g,當歸6g,杜仲3g,白芍3g,山茱萸3g,肉蓯蓉3g,紅花1.5g,核桃肉12g。

功用:補肝益腎,養血強筋。

主治:關節脫位。

出處:《傷科大成》

附方3補腎養血湯

組成:鹽枸杞、制巴戟、制續斷、當歸、酒白芍、炒枳殼、澤瀉、木瓜、萆薢各9克,川厚朴6克,漢防己、雲茯苓各12克,北黃耆15克,竹茹30克。

功用:補肝腎,養氣血。

主治:肝硬化腹水恢復期。

出處:《肝硬化腹水證治》

附方4補腎養血湯

組成:菟絲子、枸杞子各30g,黨參、黃芪、當歸、何首烏各15g,車前子、萆薢各12g,肉蓯蓉、沙苑子、牛膝、山藥、鹿角片各10g。

功用:補腎養血。

主治:慢性前列腺炎腎陽虛型。

出處:《浙江中醫學院學報》1992年第6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