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中歸脾湯

補中歸脾湯,中醫方劑名。張彥彬方,出自《邯鄲醫學高等專科學校學報》。為補益劑,具有補氣攝血,健脾安神,調理沖任之功效。主治功能性子宮出血(心脾兩虛型)。

基本信息

組成

黨參、黃芪各30-60g,海螵蛸、熟地各30g,白朮20-30g,桂圓肉24g,炒升麻、炒棗仁、炒茜草各20g,山萸肉15g,當歸12g,遠志9g,柴胡5g,炙甘草6g。

用法

每日1劑,水煎3次,早中晚溫服。血止後改為早、晚2次溫服。

功用

補氣攝血,健脾安神,調理沖任。

主治

功能性子宮出血(心脾兩虛型)。

方義

本方將補中益氣湯、歸脾湯二方加減裁為一方,其中取補中益氣湯之升麻、柴胡昇陽舉陷,氣升則血升;取歸脾湯之炒棗仁、遠志、桂圓肉養心安神,神安則氣靜;又加山萸肉、熟地,前者酸溫能使血氣得以收斂,後者甘溫,能使精血得以滋養;海螵蛸伍茜草,使血歸經而不留瘀,二者都能調節沖任而使經血和順。故本方在整體上有補氣攝血,健脾安神,調理沖任之功能。

加減化裁

小腹疼痛者加炒靈脂、炒蒲黃各15g;腰酸痛者加炒杜仲15g;汗出氣欲脫者易黨參為人參15-20g;四肢逆冷,大汗淋漓,脈微細欲絕者加制附子10-15g;血塊多者加三七粉5g沖服;便溏脘悶者減當歸、熟地,加炒山藥30g,砂仁3g;陰道不規則出血淋漓不斷者加黑芥穗12g,棕櫚炭15g;量多如注者加地榆炭30g,仙鶴草60g,白及粉6g(沖服),阿膠珠15g(烊化)。

附註

附方 補中歸脾湯

組成 生芪五錢,潞參五錢,歸身炭三錢(土炒黑),白芍炭三錢(炒黑),白朮三錢(土炒黑),姜炭五分,烏梅炭一錢半(炒透),膠珠二錢,芥穗一錢半(炒黑),生草八分。

主治 婦女一切血崩。

出處 《揣摩有得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