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開祥

袁開祥

袁開祥 男,一級演員。浙江嵊縣人,1945年7月生。大專學歷。中國劇協會員、省劇協理事、中國音協戲曲聲樂研究會副秘書長。

基本信息

人物簡介

1958年進浙江藝校越劇班,工小生,得姚水娟、吳劍芳、尹小芳等諸多名家親傳,成為重點培養尖子,功底紮實全面。1965年畢業分配進浙越一團任演員,並拜徐玉蘭為師,先後在《白蛇傳》、《盤夫索夫》、《十一郎》、《白毛女》等數10齣戲中擔當主角。1979年《胭脂》在進京參加國慶30周年獻禮演出中塑造宿介一角,個性形象生動,廣獲好評。他嗓音清亮圓潤、音域寬闊,被稱為越劇男演員中的“金嗓子”。善於兼收並蓄各流派精華豐富自己的演唱。傅全香老師在報刊上曾以“扮相俊俏、舉止文雅、神採風流”來評論他。1980年調浙江藝校從事越劇表演教學和科學化、系統化教學理論研究,先後任唱腔教研組長、戲劇科科長、校教導主任。經他主教的演員如章瑞紅、張偉忠、陳雪萍等遍布省內外。曾是浙江小百花演員集訓班小生主教。多年來,在戲曲聲樂研究方面取得可喜成績,被譽為“浙江一流教師”。並具有較深理論造詣,發表專著論文等數十萬字。曾多次獲校先進工作者及省級文化系統優秀教師稱號,獲全國藝術教育論文二等獎。還擔任學校內刊《浙江藝術教育》常務副主編。

袁開祥,男,國家一級演員、高級講師,浙江嵊州人。浙江藝術職業學院戲劇系原主持工作副主任、黨支部副書記。兼任中國音樂家協會戲曲聲樂研究會副秘書長,中國戲劇家協會會員,浙江省戲劇家協會理事。

藝術成就

1958年考入浙江藝術學校,師從著名越劇表演藝術家姚水娟、吳劍芳、尹小芳和崑劇名家姚傳薌、沈傳錕等,主功越劇文武小生。1965年以優異成績畢業,分配到浙江越劇團擔任主要演員,後拜著名越劇表演藝術家徐玉蘭為師,重點研究徐派表演藝術。曾在《白蛇傳》、《盤夫索夫》、《十一郎》、《梁山伯與祝英台》、《白毛女》、《瓊花》、《朝陽溝》、《金沙江畔》、《胭脂》、《徐九經升官記》、《謝瑤環》、《哭祖廟》、《斷橋》、《樓台會》、《陳三兩》、《姑娘為啥發脾氣》、《追蛋》、《杜娟姑娘》、《大路朝陽》等劇目中成功塑造了許仙、曾榮、十一郎、梁山伯、大春、宿介等各種類型的角色。1979年,因出色塑造了《胭脂》中的宿介形象而獲得建國三十周年獻禮演出表演二等獎,郭漢城、戴不凡、傅全香等名家紛紛在《戲劇報》、《浙江日報》、《解放日報》上發表文章予以肯定,中國唱片社將《胭脂》製作成唱片在全國發行,並在1980年的浙江省青年演員會演中獲獎。1980年12月起先後任浙江藝術學校教師、教導處主任、校教研室主任、戲劇科科長、浙江藝術職業學院戲劇系副主任兼黨支部副書記,教授劇目、唱腔等課程。

教學著作

具有豐富的教學經驗,曾多次獲學校優秀教師、省級文化系統優秀教師、浙江省優秀劇協工作者等稱號。在培養越劇小百花和省內外優秀青年演員中發揮了骨幹作用,所教的學生有多人在全國和省市會演中獲獎,如浙江的張偉忠、方雪文、夏賽麗、江瑤、陳雪萍、裘巧巧、荊芳,上海的章瑞紅,南京的陳菊芳等。2004年,所指導的學生孫偉娟獲全國第二屆越劇演唱大賽金獎。承擔多項國家規劃教材和浙江省精品課程教材的主編、副主編,主持省級科研教研課題2項,院級課題4項。發表了數十萬字論著,其中有:由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中國越劇》(越劇舞台)、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民眾文化藝術專業綜合實踐》(副主編)、獲全國藝術中專教育年會論文二等獎的《改革創新是藝術師資的必要素質》等。曾先後擔任首屆全國“梨園杯”戲曲教學大獎賽、浙江省“戲苑杯”戲曲教學大獎賽、浙江省第八屆戲劇節評審,浙江省青少年民族藝術團赴日演出藝術指導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