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經權

人物簡介袁經權,男,漢族,1967年3月31日生,廣西玉林市人,九三學社社員,副研究員,理學碩士,博士研究生,碩士生導師,國家“西部之光”訪問學者。 1990年大學畢業後分配到廣西藥用植物園製藥廠,先後擔任技術人員,提取車間主任和供銷科科長,科研著作多次參與廣西重大醫藥振興和開發計畫的撰寫,其中參與起草的3個報告分別被寫進《國務院關於進一步促進廣西經濟社會發展的若干意見》(國發【2009】42號)之中。 和國家科技部科技攻關計畫“西部開發”重大項目(2005BA901A09)“廣西八角深加工及綜合利用系列產品關鍵技術開發”;參與省級課題項目6項(115萬元)。

基本信息

人物簡介

袁經權,男,漢族,1967年3月31日生,廣西玉林市人,九三學社社員,副研究員,理學碩士,博士研究生,碩士生導師,國家“西部之光”訪問學者。

經歷

廣西藥用植物園中藥製劑研究室主任,中國工程院-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共建姚新生院士實驗室常務副主任,園學術委員會委員,藥物化學學科帶頭人,先後多次榮獲單位先進工作者和五星員工稱號。2008年破格晉升副研究員,2009年度榮獲廣西“新世紀十百千人才工程”第二層次人選。

兼職

兼職廣西醫科大學、廣西中醫學院、廣西大學、廣西師範學院等高校碩士研究生導師,併兼職廣西生物多樣性保護諮詢專家委員會委員、廣西科技廳評審專家顧問庫成員、廣西標準化委員會專家成員、廣西企業科技特派員等。

簡歷

1986年-1990年吉林農業大學中藥學院藥用植物專業本科畢業,學士;

2003年-2006年在中國協和醫科大學攻讀天然藥物化學方向研究生,師從楊峻山教授,理學碩士學位畢業;2006年9月-2007年9月作為廣西2個先進青年藥學工作者之一被中共中央組織部、中國科學院、教育部和科技部聯合選派前往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做“西部之光”訪問學者,師從上海藥物研究所天然藥物化學中心主任葉陽教授和朱大元教授,進行中藥活性成分的研究;

2008年考上暨南大學藥學院生物工程製藥方向全日制博士研究生,師從我國藥學界前輩姚新生院士。

1990年大學畢業後分配到廣西藥用植物園製藥廠,先後擔任技術人員,提取車間主任和供銷科科長,

科研著作

多次參與廣西重大醫藥振興和開發計畫的撰寫,其中參與起草的3個報告分別被寫進《國務院關於進一步促進廣西經濟社會發展的若干意見》(國發【2009】42號)之中。

先後參與了對紅芪、泥湖菜、九節菖蒲、毒根斑鳩菊、海漆、飛機草、苦石蓮、山橙、金櫻根、小白及、廣西甜茶、八角茴香、草珊瑚、千層塔、牛耳楓、散生問荊、巴西人參等中草藥的化學成分及藥理研究。

自2009年起,開展中藥民族藥藥效物質餾分庫建設,完成了311種壯瑤藥,4665種藥效物質餾分分離及活性篩選。先後主持廣西省級課題3個(總經費60萬元),分別為“苦石蓮抗前列腺炎和抗肝炎活性成分的研究”(桂科能0443002-2,10萬元),“金櫻根活性成分,對照品製備及質量標準的研究”(基金重點項目2010GXNSFD013052,20萬元)以及“瑤藥創新體系建立及廣西民族醫藥產業化技術平台建設”(桂科能10100027-3,30萬元);主持廣西藥用植物園與北京大學醫學部合作的橫向課題1項(63萬元);參與國家級課題3個,分別是國家863計畫“創新藥物篩選技術平台的研究和套用”(2004AA2Z3782)子課題資助“飛機草活性成分的研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30432030)資助課題“毒根斑鳩菊化學成分研究” 和國家科技部科技攻關計畫“西部開發”重大項目(2005BA901A09)“廣西八角深加工及綜合利用系列產品關鍵技術開發”;參與省級課題項目6項(115萬元)。參與六類新藥研發3項,保健品開發5項。

獲獎情況

榮獲廣西醫藥衛生適宜技術推廣獎一等獎1項,二等獎1項。申請發明專利6項(CN101225043A、CN101812041A、CN101861989A、CN101849629A、CN101861988A、CN101829187A);申請標準1項(DB 45/T 638-2009);取得成果鑑定3項,其中2項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參與《中國現代瑤藥》等專著編纂2部;共發表論文50篇(中文期刊論文30篇,SCI論文5篇,其中第一作者論文15篇;另有會議論文15篇)。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