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昌祚

袁昌祚

(1538—1616),原名炳,字茂文,號莞沙,東莞茶山橫崗人。

基本信息

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參加鄉試,得第一名。明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赴京參加會試,因第五策試文超出格式,落第,而其文卻傳誦一時。其時嚴嵩當權,見袁昌祚文才俊拔,年輕貌美,欲招他為婿。但袁昌祚不答應,並寫了《四時閨情詩》,假託是妻子何氏所寄,四處傳播,以絕其念。嚴嵩大怒,以致禮部會試時,便於方百計來壓制他。嚴嵩垮台後,隆慶五年(1571年),袁昌祚才中進士。曾向皇帝上《時政疏》,提出治國的大計:“恤民困、正士習、罷互市、通漕河”。被皇帝重用,授左州知州。左州地方偏僻,少人讀書。袁到任後,興辦學塾,延聘塾師,不久,調湖廣夷陵州,後遷戶部員外郎,提為廣西提學僉事,又轉為四川參議。時值修建乾清、坤寧二宮,受命督辦貢木。在處理勞役中,他不騷擾百姓,四川人民很感激他。至父親去世而辭職。後雖被起用到廣西做官,亦堅持不就,週遊名山石窟達三十年之久。年79去世。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