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志林

袁志林

袁志林,男,1979年9月生。博士,碩士生導師、副研究員。現任美國菌物學會會員、中國菌物學會永久會員、中國林學會青年工作委員會常務委員、歐洲科學技術合作COST聯盟FA1103行動計畫會員。 2017年12月,袁志林獲得第十四屆“林業青年科技獎”榮譽稱號。

人物經歷

袁志林 袁志林

1998-2005年在南京師範大學獲得學士和碩士學位。

2005年到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亞熱帶林業研究所參加工作至今;期間2007-2010年在浙江大學生物技術研究所攻讀植物病理學博士學位。

應邀擔任美國國家地理學會項目同行評審專家。曾赴美國杜克大學、維也納技術大學、奧本大學、捷克國家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等進修學習和短期學術交流。

2016年,入選浙江省“151”人才工程第二層次培養人員並獲得2017年度“151”人才工程培養人員出國進修學習資格(高訪)。

研究成果

袁志林主要從事森林土壤微生物(共生菌)結構與功能研究,取得以下研究進展:發現了針葉內生菌在分解凋落物性能及調控機制等方面對土壤有機質積累的重要作用;論述了根系新型暗色有隔內生菌促進有機質礦化、林木養分吸收和適逆的重要功能;揭示了土壤微生物在根際的組裝機制並提出重組泛人工合成菌群的觀點。

黑化真菌是袁志林的主要研究對象之一,他從博士期間就開始關注這一類群。他們研究發現,黑化真菌廣泛分布於植物根系組織,如針葉林、闊葉人工林、竹林植被等,特別是在乾旱、鹽鹼地等極端環境下分布較多。研究表明,這種新型共生真菌可能對協同宿主植物抗逆至關重要。國內外已有研究表明,黑化真菌對植物具有顯著的促生、耐鹽和抗病效應,人們將這類真菌接種到黃瓜、玉米等農作物根際,以增強農作物的耐鹽鹼能力,提高產量。因此,袁志林認為,待技術成熟後,我們也可以開發出黑化真菌製劑套用於鹽鹼地農林業生產,以提高鹽鹼地綠化的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

袁志林等還利用新技術解析了鹽生植物根圍、葉圍和種圍等生態位的真菌和細菌分布特徵,繪製了微生物組草圖,這為構建功能性人工合成菌群提供了關鍵線索,建立了一套獲得微生物組天然群體培養物的方法體系,包括高通量絕跡稀釋培養、直接發酵和直接提純等。

在研究林木共生真菌過程中,袁志林所率團隊還意外分離出了一類麝香霉,這是我國境內首次發現有麝香霉分布,這種真菌能產生強烈的揮發性香味。據悉,2001年,美國科學家在全球率先發現麝香霉,他們認為,麝香霉主要分布於赤道附近。而袁志林團隊先在雲南西雙版納發現了麝香霉,後又在浙江鳳陽山-百山祖自然保護區的白豆杉和百山祖冷杉中分離出了麝香霉,而且,在該保護區發現的麝香霉類群更為古老。由此說明,麝香霉在赤道以北早有分布。

2012年,袁志林可以獨立申請項目,他逐漸組建了自己的科研團隊,申請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鹽生植物特異性招募‘黑化’內生真菌的基礎生物學研究”,以及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項目“馬尾松針葉內生真菌分解凋落物性能及生理生態機制”等重要課題,並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

2017年8月,袁志林申請的《森林土壤微生物》項目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優秀青年科學基金”資助。

所獲榮譽

2014年,入選第四屆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傑出青年。

2017年12月,袁志林獲得了第十四屆“林業青年科技獎”榮譽稱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