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國祚

袁國祚,亦稱袁二,字景初肛寧府上元縣(今江蘇南京市郊)人,約在康熙五十年(1712年)生。(4)國祚於乾隆四十三年 (1728年)刊刻發行的劉智撰《天方至聖實錄年譜》一直流傳至今。

人物簡介

袁國祚,亦稱袁二,字景初肛寧府上元縣(今江蘇南京市郊)人,約在康熙五十年(1712年)生。國祚於乾隆四十三年(1728年)刊刻發行的劉智撰《天方至聖實錄年譜》一直流傳至今。國祥為《實錄》一書寫了序、跋和書引,詳細闡明了他刻書的用心。他在《實錄·序》中寫道,他的祖父懋昭(袁汝琦)、父親宗岱,都對劉智的著述讚賞不已:“欲為之刊布全書,惜有志未果”,而他自稱“性雖椎魯。志在斯文,深憫其開創之苦功,欲攢乎祖、父之偉志,雖力綿而莫任,幸將伯之可呼。既版帙之俱成,想前賢之足慰"國祚對劉智漢文伊斯蘭經典的功勞給予了高度評價。他說:“介廉劉先生者,幼從先祖游,即潛心默契真拴。既壯而慨然以漢譯為己任。彈二十餘年之精力,匯萬卷之英華,翻譯成帙,披閱瞭然,俾吾教窮理盡性之學,一旦霧散而睹概,全體大用之精,尤達車而明軌跡,不但有功於往聖,實深有裨於後人。苟非劉於之繼父志而宏聖教以惠無窮者,何能有此餛耀也哉?”
國祚刊刻劉智的《天方至聖實錄》確實不易,他不僅因刻書而遇到很多困難,並且還冒著殺頭的危險。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袁國祥在漢口觀音橋禮拜寺旁開裕興帽店。當時遊學各地的廣東回民海富潤返家路經漢口時,因病住在觀音橋禮拜寺內。國作在與富潤的交往中,贈送給他一部自己刻版的《實錄》十冊,還有《天方字母解義》一本,《清真釋疑》一本,《天方三字經》一本。海富潤返回故里時,正值清廷在鎮壓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甘肅撒拉、回回、東鄉各族人民起義之後,各地官府奉命搜查“漏網逆黨”、“邪教”之事。海富潤行至桂林,因他攜帶伊斯蘭教經書被盤查入獄,隨身帶的經書全被沒收檢查。廣西巡撫朱椿‘就此事一面稟報朝廷,一面通告江南各省查辦與海富潤有關人員,以及被查抄經書的作者、寫序跋者和刊刻者。國祥為刊刻者,又是作序者,很快被湖北巡撫拿獲入獄,並從他家中搜出多種漢文經籍。他的長兄袁國裕受到牽連,也在江寧被提拿。其他受株連的,還有劉智的孫子劉祖義,為《實錄》作序的改紹賢、存放有劉智《天方性理》、《天方典禮》二書版片的譚在文,以及改紹賢序文中提到的“胡公”(胡世雄)和遠在廣東崖州三亞村的海富潤的父、兄、妹、侄等人。這是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的事情。乾隆帝認為,廣西巡撫辦事矜張,嚴加申斥。國祥率得釋放,版片發還,《實錄》得以推布如故。

人物評價

人們對於國祚刊行經書給予了高度讚揚。武林清真寺掌教鹹陽馬士芳寫道:“其書稿撰述編次有年,未經鐫出,不能垂之永久,藏之於今。幸得袁君景初先生繼劉子之苦衷,較梓成帙,所謂識奇珍而得鑑賞之人,體聖人之語道而通性學於神明,光於四海,至希之效與部成之志,功良不減於作者、”華亭改紹賢寫道。“袁君既感先聖承天立教之苦,復憫後人茫然無指之難,不顧艱險,不避風霜,南北賓士,創理剖劂裝潢成帙,使人一目了然。共悉其大本大源,不啻仰承於聖側。噫!袁君之用力用心,實不愧為倡明聖道,振興吾教之偉人也。”
國祥還刻了《天方字母解義》和《天方三字經》,也都是劉智所撰。
和國祥同時,蘇州有餘浩洲,(6)原為漢人,因讀《發微》前,今從余序。
正教真詮》受了啟發,信奉伊斯蘭教。他曾以“經書傳自西域,因音義各別,不能通行斯土。斯土經師,雖有漢譯稿本,未經刊傳,以致失學者鮮能知其條規,素習者乃不詳其意義”。遂創刊云:“欲登高者必自卑,欲涉通者必自邇,道可徒務高遠而遺卑近也乎?竊以是書近切日用拜跪之儀,與夫舉念真誠之準,簡而易,約而該。克己復禮之功,希聖希天之詣,在是矣。”他又重刻《四篇要道》一書行世。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