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南王家祠堂

衡南王家祠堂

衡南王家祠堂在衡南縣隆市鄉大漁村,始建於明朝,宏偉壯觀,稱“楚南第一家”,第二次重修在1940年。 衡南王家祠堂正廳有48根石柱,雕樑畫棟,工藝精巧,有許多碑匾,都出自名人之手,至今整個建築保存完好。

基本信息

祠堂史話

衡南王家祠堂相關圖片 衡南王家祠堂相關圖片

號稱“衡陽第一家”的衡南王家祠堂地處九水瀠洄、山色空明的栗江鎮大漁村。進得村來,9條壠口的水直往祠前彎月形水塘里流,故當地有“九龍捧聖”之說。舉目一望,由二進五間組成的建築群並排屹立,“衡陽第一家”的祠額十分醒目。整個建築長62.5米,寬31.5米,高12米,總面積1950平方米。

衡南王家祠堂不僅保留窮工極巧的古建築藝術,書法亦可謂異彩紛呈。“衡陽第一家”五個大字為衡州知府史中所書,白底黑字,渾厚沉雄,奇偉秀拔。配以“古今忠孝門第,世代耕讀人家”的楹聯,更添光彩。“子姓星繁,百里奎光聚處;寢堂雲淨,四郊野色入來”、“春草池塘,一派漁溪新綠水;畫堂燕子,千年王氏認鳥衣”等20多副柱聯均出自明清以來尚書、狀元、內閣中書、刺史、知府等名流之手,是上乘的書法藝術精品。

(漁溪)王家祠堂賦

中華百姓尋根溯源,問天下宗祠瑰寶何處尋?

炎黃子孫謁祖覽勝,數衡州王家祠堂最為美!

江南第一名祠,楚湘大戶人家。北倚衡山千嶂碧,南掬瀟湘萬粼波。

九嶷西列白雲陣,十牛東來拱紫徽。硫市互通,直走衡昆。天賜福土,地貢寶壤。

栗江溶溶,屢稔豐糧;青瓦燦燦,祠壘粉牆。

二進七橫,北宋嘉佑初興;畫棟重描,明代技效故宮。

九溪瀠回,涎注堂前月湖;山色空朦,祥映世外漁溪。

子姓星繁,百里奎光聚處;寢堂雲淨,四郊野色入來;

殿飾浮雕,龍鳳呈祥,鐫刻總是名家手跡;

室藏碑林,珠璣四射,銘記無非先賢教誨。

聲聞朝野,衡州知府奉旨褒揚;累世文明,古今遊人紛至沓來.

宗祠典範,古建史志刊梓;走遍中國,央視名欄留芳。

斗轉星移,歷練千年不廢;日月輪迴,沐浴萬世春暉;燕趙龍孫氣吞三楚,漁溪帝胄澤被九州。昭穆明其禮教,俎豆薦以馨香。

首譜歐陽修撰序,雅言世澤長綿;續修湛若水贈言,勵志家聲丕振。

羅洪先狀元唱和,曾朝節鴻儒潑墨;

王昭工部尚書,領風騷而樹豐碑;賢人著千秋德業,達人扶萬古綱常;

王球農運領袖,倡大義而為民生!節操經冰霜不改,孝心揭日月而行。

古今忠孝門第,世代耕讀人家,代有博彥科班,文士唱酬天籟;

臨王祠而懷古,覽宗譜以抒情;

不根經史,謂之夢浪;不識本源,謂之浮生。氏族千百,一統華夏,民族同心,勢不可擋。中華喬木發千枝,豈非一本,浩蕩長江納萬脈,總是同源。歌賦王祠,天佑中華,民族和諧,福祉永保,祖國盛世,地久天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