衝擊傷

衝擊傷

衝擊傷是衝擊波的超壓和負壓引起的損傷,主要造成含氣器官如肺臟、聽器、胃腸道的損害,超強壓還可以造成內臟破裂和肋骨骨折等,但一般較少造成體表損傷。

簡介

衝擊傷又稱爆震傷,為炸彈、氣浪彈、魚雷、核武器等超高能武器產生的衝擊波所致。衝擊波具有高壓和高速,從爆炸中心向四周空間擴展。人體受其高壓作用,聽器、肺、腦、胃腸等可發生損傷,體表一般無傷口。此外,人體被推動或物體被拋擲,可造成其他組織的機械性創傷。

備註

在衝擊波來到以前,採取一定的防護措施,可防避或減輕衝擊傷。人員在武器爆炸前進入防禦式事、山嶺背面、堅固的戰車(坦克等)、堅固地地下室等,均可免受衝擊波損傷。暴露人員採取俯臥位、足向爆炸蟲並掩耳張口,也可減輕超壓所致的損傷程度。
(一)聽器衝擊傷
主要由於超壓衝擊膜,中耳鼓室與外耳道之間有明顯的壓力差,導致鼓膜破裂、鼓室積血、聽骨鏈離斷等。內耳也可能有滲血、出血、耳蝸結構紊亂等。
臨床表現;有耳聾、耳鳴、耳痛、眩暈、頭痛等。耳聾多為傳導性,也可為混合性。外耳道可流出漿液或血性液體等。
治療:主要是防止感染。用消毒的乾棉球和小鑷清除外耳道血性液、污物,禁用藥液滴入或沖洗。清潔後以酒精棉球消毒,需要時以乾紗條引流(但勿填塞)。套用全身抗生素。鼓膜穿孔待中耳炎症治癒後作修復術。
(二)肺部衝擊傷
爆炸時胸逆耳和肺泡在超壓下受壓;爆炸後空間的一時性負壓使胸廓擴張,而肺泡內壓縮氣體急速膨脹。所以肺的血液動力發生急劇變化,肺泡壁發生破裂。此外,爆炸時的動力壓也可使胸壁、肺、心等受損。
肺的病理改變有肺泡和肺實質的出血、肺泡內積血或間質水腫、胸膜下氣腫、肺破裂等,可導致氣胸、血胸和肺不張。心的病理改變有心內膜下或肌層出血、心肌纖維斷裂等。
臨床表現和診斷:傷後有胸痛、胸悶、咳嗽、咯血等,嚴重者有明顯呼吸困難、發紺、咯血性泡沫痰等,還可用煩躁不安,肌抽搐等。胸部聽診可發現呼吸音減弱、濕性羅音、捻發音等。X線胸部攝片可有肺紋增強、點狀或片狀陰影等。超音波檢查可幫助診斷胸腔積液。此外用心電圖觀察心臟的改變。還可用肺動脈導管和血氣分析監測氣體交換障礙、肺內動靜脈分流增高等。
治療:早期症狀不嚴重時,因體表無損傷容易被忽視。但傷員需要臥床休息,以免運動加重病情,套用擔架護送。症狀明顯時應作如下處理。
1.傷員取半坐位。呼吸困難時,可作頸迷走交感神經封閉或用抗膽鹼能藥。保持呼吸道通暢,及時吸出上呼吸道分泌物;需要時作氣管切開術。
2.給予氧治療常用面罩法(50%氧,每分鐘5~8升);需要時用呼吸機能氣法行間歇的或持續的正壓呼吸,以增高動脈血氧分壓。
3.防止肺水腫可和酒精霧化吸入或咳喘素霧化噴射;準確掌握輸液量,必要時以20%甘露醇、速尿等作脫水療法。需要時用西地蘭、毒毛旋藥子甙K等以改善心功能。
4.套用抗生素預防肺部感染。
5.處理合併的機械性損傷,如鎮痛、用止血藥、胸腔閉式引流、固定肋骨骨折等。
(三)腹部衝擊傷
衝擊波的超壓用於腹部時,腸胃或膀胱可發生破裂。巨大的超壓和動壓還可使肝脾等實質肘器或腸系膜血管發生破裂出血。
臨床表現和診斷:腹痛為主要症狀,伴有噁心、嘔吐等。腹部檢查有觸痛、反跳痛和肌緊張等腹膜炎體徵。嚴重的腹膜炎和出血可能引起休克。X線腹部透視可發現胃腸穿孔後的腹腔游離氣體。腹腔穿刺可吸出胃腸內容物、尿液或血液等。
治療:傷員應臥床休息,禁飲食。確定或懷疑有腹內肘器損傷者,應施行剖腹手術。要注意防治休克和感染,適當輸液、輸血、注射抗生素等。
(四)顱腦衝擊傷
衝擊波可經顱骨傳入顱內,引起顱內壓改變;還可以使軀幹血液從頸靜脈、椎靜脈湧向腦部。主要病理改變是腦和軟腦膜的充血、點狀出血和水腫。合併肺衝擊傷時,能發生腦血管氣栓。合併機械性損傷時,可能有顱骨骨折、顱內血腫、腦挫傷等。
臨床表現和診斷:常發生意識喪失,持續時間數分鐘至數日。清醒後還可出現表情淡漠、抑鬱、激怒、失眠、記憶力減退等。嚴重時發生顱內壓增高症、局灶性症狀等。腦電圖可呈現異常波形。需要時可作腦脊液檢查。
治療:臥床休息,適當給予鎮靜藥。意識喪失時,須加強呼吸道護理。如果有顱內壓增高症,套用脫水療法;需要時可作顱骨鑽孔探查,清除血腫、止血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