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頭障礙跑

街頭障礙跑

街頭障礙跑又稱“自由障礙跑”,最早起源於上世紀80年代末的法國巴黎。

街頭障礙跑

街頭障礙跑運動最早起源於上世紀80年代末的法國巴黎。街頭障礙跑運動又稱“自由障礙跑”,

街頭障礙跑街頭障礙跑
它的規則是參賽者在前進的過程中要不斷地翻越城市設施中的各種障礙物。參賽者把整個城市當作一個大訓練場,一切圍牆、公園座椅、護欄等都可以成為攀爬、穿越的對象。參賽者在行進過程中不但速度要快,而且身手要敏捷。這種運動追求的是出其不意的效果。

較強的娛樂性使街頭障礙跑運動正在逐漸取代街舞和嬉哈樂,成為風靡都市年輕人群的一項新的娛樂活動。街頭障礙跑的參賽者要不斷地挑戰自我,嘗試面對新的事物。因此,在這項運動的愛好者們看來,街頭障礙跑運動已經成為他們的一種生活的方式和理念。

障礙跑 steeplechase

19世紀,障礙跑在英國興起。最初在野外進行,跨越的障礙是樹枝、河溝,各障礙間的距離也長短不一,19世紀中葉開始在跑道上進行。有的研究報告指出,19世紀時障礙跑的距離不統一,具有很大的隨意性,短的440碼,長的可達3英里。

街頭障礙跑街頭障礙跑

 
1900年第2屆奧運會首次設立障礙跑,分2500米和4000米兩個項目。從1904年第3屆奧運會起將障礙跑的距離確定為3000米,並沿用至今。女子障礙跑開展很晚,國際田聯1997年才開始推廣。全程必須跨越35次障礙,其中包括7次水池。障礙架高91.1~91.7厘米,寬3.96米,重80~100公斤。400米的跑道可擺放5個障礙架,各障礙架的間距為80米。運動員可跨越障礙架,也可踏上障礙架再跳下,或用手撐越。國際田聯直到1954年才開始承認其世界紀錄。

在田徑場地上跑越一定障礙的男子競賽項目。它不但要求運動員具有長跑的耐力和技術,還要掌握跨越障礙和水池的本領。正式比賽項目只有3000米障礙一項,全程共跨越35次障礙,其中有7次跨帶水池的障礙。途中障礙設定方法有兩種:一種每圈長390米,跑7圈,起點至第一圈起點270米,第一圈起點至第一障礙10米,第二障礙至第五障礙78米,第五障礙至終點68米。另一種每圈長410米跑7圈,起點至第一圈起點130米,第一圈起點至第一障礙10米,第二障礙至第五障礙82米,第五障礙至終點72米。越過障礙欄架的方法有兩種:一種是直接跨欄法,近似400米欄的動作,起跨點約距欄架1.5~1.8米,起跨角略大,身體重心騰起稍高。另一種方法是踏上跳下法,用有力腿蹬地起跳後,前伸的擺動腿屈膝以腳跟踏上橫木後沿,隨之身體前移,待重心移過障礙架後,支撐腿也轉為腳尖蹬橫木使身體向前落下,用起跨腿落地。跨過水池障礙的方法也採用踏上跳下法。

視頻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