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網

行網

作為一種新興網路,WalkingNet(行網)最開始的思想來源於對人類自身發展和行為的描述,由隨行科技公司提出。傳統上,人與人的社交是感知,記憶,互動這樣一個過程,每個人處理這些信息的能力和方式不同,決定了每個人社交能力的高低,有人記得很多人的名字,有人可以很容易的與人交談。這些能力決定了人社交能力的高低。隨著智慧型終端的普及,感測器代替了人的眼睛,耳朵去發現感知,也代替的人的唇舌去表達,網路接口和CPU增強了人信息處理和互動的能力。人類的感知表達和互動都超越了人體自身的限制,相應的人與人之間社交也得到突破了傳統的桎梏。 在WalkingNet(行網)中:每一個人都是一個獨立的節點,每個人的每一天都有無數次的相遇,不但有熟悉的親人、朋友和同事,還有許許多多見過和沒有見過的陌生人。這些人構成了鄰居(Neighbors),與鄰居一起傳遞信息,交流思想,構成了每一個人真實的社交和生活。

基本信息

與現有移動網際網路的區別

WalkingNet(行網)一個基於真實鄰居關係(Neighbor)的概念,提供現實生活中的有效、親密、便利的鄰居網路關係。WalkingNet(行網)的出發點就是為每一個人提供精細化的個人社交體驗,記錄每一次的相遇,實現近距離的互動,提供一個機會來感知、了解和重新認識身邊的鄰居;以及衍生的多種服務。因此,相識的核心是鄰居服務,即Neighbor Based Service(NBS)

現有所謂的移動網際網路,其基礎技術是基於位置服務(Location Based Service LBS),而WalkingNet(行網)的是新的基於鄰居服務(Neighbor Based Service NBS)。這克服了兩大缺陷,其一,時間延遲,LBS上發現的人是某個時間段之前上報的位置,而不是即時位置;其二,定位誤差, LBS的誤差高達百米左右,而NBS能夠精確感知身邊幾米,十幾米,幾十米之內的人。

當使用智慧型終端中基於LBS的移動套用去發現“附近的人”,即使距離顯示100m以內,這個人也是網際網路中一個符號,他/她是否在身邊?他/她到底是誰?無從得知。WalkingNet(行網)就是對現實世界的映射,這些人就在身邊,是現實世界的鄰居,能看到他/她,能感知到他/她。總的來說,現有的網路拉近了人們之間的距離,WalkingNet擴大了人們的感知,將網路世界與現實世界融合在一起。

基本特點

自組織性

現實世界中,人與人相遇的時候,自然會形成一個相互交流的臨時性的自組織網路。社會中個體活動的動態性,使得這種網路有著隨機形成與消失的特性。

自適應性

藉助智慧型終端,人們在WalkingNet(行網)能夠自如相識,交流。而克服了自身社交能力的缺陷和社交方式的差異性。

前景

現有網際網路產品把人們更多的禁錮在虛擬網路中,上網的時間越來越長,在現實中與人打交道的機會卻越來越少。在網路上形成的社交關係,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種“弱聯繫”,無法滿足真實化、近距離的社交需求。所以,在未來網際網路時代,人們更需要來自現實生活中有效、親密、便利的鄰居社交關係。

在真實生活中,看見了一個有意思的人,但是受限於當時實際情況,很難結識他/她。

在移動網際網路中,看到了一個有意思的人,卻不知道他/她在現實生活是什麼樣子。

在WalkingNet(行網)出現後,在真實生活中看見了一個有意思的人,可以通過智慧型終端結識他/她;在移動網際網路中看到了一個有意思的人,可以通過智慧型終端知道他/她在現實生活的樣子。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