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鈣

血清鈣

血清鈣主要存在於人體的骨骼和牙齒中,細胞外液中含量很少,但對維持正常的神經肌肉應激性、腺體分泌以及一些酶系統的活性特別在血凝過程中起重要作用。

血清鈣簡介

血清鈣鈣主要存在於人體的骨骼和牙齒中,細胞外液中含量很少,但對維持正常的神經肌肉應激性、腺體分泌以及一些酶系統的活性特別在血凝過程中起重要作用。血鈣濃度通過骨骼、腎臟和腸道之間進行調節,同時,甲狀旁腺素(升高血鈣)、降鈣素(降低血鈣)和1,25—二羥維生素島參與調節,當骨骼和細胞外液鈣的動態平衡被破壞時,就呈現出病態。

血清鈣的調節血清鈣的調節

血清鈣測定

空腹12小時取靜脈血。
飲食中的鈣(calcium)主要在小腸上段被吸收入血液,其吸收量的多少,依賴於鈣在腸道內的溶解度。凡能降低腸道內PH值的因素,均能使鈣鹽在腸道內溶解度升高,有利於鈣的吸收。反之,食物中含鹼過多、胃酸缺乏等使腸道PH值降低,或含有較多難溶性鈣鹽,均不利於鈣離子的吸收。另外,小腸吸收不良或脂肪消化不良時也影響鈣在腸道的吸收,維生素D可促進鈣在小腸內的吸收。
由於受溶解度的限制,食入的鈣大約只有40%~50%被吸收入血液。鈣主要從糞便(70%~90%)和尿液(10%~30%)排出體外。人體內的總鈣約99%以上以磷酸鈣或碳酸鈣的形式存在於骨骼中,血液中鈣含量甚少,不及總鈣的1%。血液中的鈣約有50%與白蛋白結合,不能透過毛細血管壁進入組織間液,稱為非擴散型鈣;其餘50%呈離子狀態,能透過毛細血管壁進入組織間液稱為擴散型鈣。血清鈣是指擴散型鈣和非擴散型鈣的總和(通常血漿鈣無法測定,因製備血漿時鈣已被除去),但臨床上由於血清鈣異常引起症狀時,多由擴散型鈣的變化所致。非擴散型鈣雖不具有特殊生理效應,但它與鈣離子之間處於動態平衡。當血液的PH值降低時非擴散型鈣離解,鈣離子濃度升高;反之,血液PH值升高時鈣離解度下降,鈣離子濃度降低。鈣的代謝主要受維生素D及甲狀旁腺激素的影響。

鈣離子的主要生理功能:

①降低神經肌肉的興奮性,血清鈣升高則興奮性減弱;
②維持心肌及其傳導系統的興奮性和節律性,當血清鈣增加時心肌及其傳導系統的興奮性增強;
③參與肌肉的收縮功能及正常的傳導神經衝動功能;
④激活脂酶及三磷酸腺苷。
⑤是參與凝血過程的必須物質。
【參考值】2.25~2.75mmol/L(9~11mg/dl)
【臨床意義】
1.血清鈣降低臨床較多見,可發生於:
①甲狀旁腺功能減退;②維生素D缺乏症;③嬰兒手足搐搦症及骨質軟化症;④鈣或維生素D攝取不足或吸收不良,如長期低鈣飲食、腹瀉、阻塞性黃疸、急性壞死性胰腺炎或妊娠後期等;⑤腎臟疾病,如慢性腎炎累及腎小管時影響鈣的回吸收使血鈣降低;⑥代謝性鹼中毒時游離鈣減少,腎小管回吸收鈣減少;⑦低蛋白血症,如惡性腫瘤、嚴重肝病、黑熱病及各種原因所致的大量蛋白尿等,均可使血清白蛋白減少而致血清鈣降低,但擴散型鈣可正常或只輕微降低,故臨床上無低血鈣的症狀。
2.血清鈣增高可見於:
①甲狀旁腺功能亢進,因甲狀旁腺激素可使骨鹽溶解,釋放入血,並促進腎小管對鈣的重吸收;②骨腫瘤,如多發性骨髓瘤或骨轉移癌等;③急性骨萎縮,如骨折後及機體麻痹等;④大量套用維生素D治療;⑤血液內二氧化碳張力增加的疾病,如肺氣腫、慢性肺功能衰竭等。

血清鈣降低
(1)甲狀旁腺機能低下,如甲狀腺手術中誤切了甲狀旁腺、特發性甲狀旁腺機能低下,或由於自身免疫和炎症等原因所引起,都可出現低鈣血症。
(2)慢性腎功能衰竭,可因1,25(OH)2D3生成不足而致血鈣降低,引起繼發性PTH分泌亢進,可導致腎性佝僂病。
(3)急性胰腺炎,亦可發生低血鈣。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