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鈉

血清鈉

血清鈉是指血清中鈉離子濃度,血清鈉的測定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尤其有助於脫水的治療。

血清鈉(Na+,Na)介紹:

血清鈉血清鈉

血清鈉是指血清中鈉離子濃度。鈉離子是細胞外液(如血液)中最多的陽離子,對保持細胞外液容量、調節酸鹼平衡、維持正常滲透壓和細胞生理功能有重要意義,並參與維持神經-肌肉的正常應激性。細胞外液鈉濃度的改變可由水、鈉任一含量的變化而引起,所以鈉平衡紊亂常伴有水平衡紊亂。水與鈉的正常代謝及平衡是維持人體內環境穩定的重要因素。因此,血清鈉測定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尤其有助於脫水的治療。

血清鈉(Na+,Na)正常值:

酶法分析:136~146mmol/L(136~146mEq/L);
離子選擇電極法:145~155mmol/L(145~155mEq/L)。

血清鈉(Na+,Na)臨床意義:

增多:臨床上較少見,可見於:
①嚴重脫水、大量出汗、高熱、燒傷、糖尿病性多尿。
②腎上腺皮質功能亢進、原發或繼發性醛固酮增多症、腦性高血鈉症(腦外傷、腦血管意外及垂體瘤等)。
③飲食或治療不當導致鈉鹽攝入過多。
減少:
①腎臟失鈉,如腎皮質功能不全、重症腎盂腎炎、糖尿病等。尿鈉排出增多,因腎小管嚴重損害,再吸收功能減低,尿中鈉大量丟失。
②胃腸失鈉(如胃腸道引流、幽門梗阻、嘔吐及腹瀉)。
③套用抗利尿激素過多。
④心力衰竭、腎衰、補充水分過多。
⑤高脂血症,由於血清中脂質多,鈉濃度下降。
⑥心血管疾病,如充血性心功能不全、急性心肌梗死等可致低血鈉。
⑦腦部疾病如腦炎、腦外傷、腦出血、腦膿腫、腦脊髓膜炎等,因涉及到一系列神經體液因素而致血清鈉降低。大面積燒傷、創傷、皮膚失鈉、出大汗後,體液及鈉從創面大量丟失,只補充水而忽略電解質的補充等。

擴展資料

Na
血清鈉鈉的生理功能是維持體內的電解質平衡、酸鹼平衡和滲透壓平衡,當血清鈉的含量發生變化時,體內這些平衡就會被打破,出現病態。
135~145mmol/L
1.病理性降低。血清鈉低於130mmol/L時為低血鈉症,最低可達100mmol/L,常見於:(1)胃腸道失鈉,如幽門梗阻、嘔吐、腹瀉,胃腸道、膽道、胰腺術後,造瘺或引流等。(2)尿中鈉排出增多,原因有:①腎小管重吸收功能減低;②腎上腺皮質功能不全,如阿狄森氏病;③糖尿病;④使用利尿劑後;⑤大量注射鹽水後。(3)皮膚失鈉:大面積燒傷、創傷或出汗。(4)鈉的攝入量不足,如飢餓、營養不良、低鹽療法等。(5)酸中毒。2.病理性增高。血清鈉超過145mmol/L為高血鈉症,常見於:(1)腎上腺皮質功能亢進症,如柯興綜合徵、原發性醛固酮增多症。(2)高滲性脫水症。(3)腦性高血鈉症,如腦外傷、腦血管意外、垂體腫瘤等。(4)鈉進量過多,如注射高滲鹽水或進食過量鈉鹽,且伴有腎功能失常時。(5)瀦鈉性水腫,常見於心臟病、心力衰竭、肝硬化、腎病等。
空腹12小時取靜脈血。
血清電解質

血清鈉測定

正常人體中鈉約為40~44mmol/kg,其在細胞外液中占總鈉量的44%,細胞內液中占9%,骨髓中占47%。體內鈉有交換性鈉和非交換性鈉,交換性的占75%,非交換性鈉占25%,後者沉著在骨骼中;細胞外液中鈉離子對細胞外液容量和滲透壓的維持有重要作用,對肌肉的活動亦很重要。
維持細胞內外鈉的濃度差,主要依靠細胞膜上的Na+-K+-ATP酶(即Na+-K+泵)的作用。機體內鈉的平衡主要靠腎臟的調節,這是通過各種激素來實現的。
【參考值】
136~145mmol/L(136~145mEq/L)。
【臨床意義】
血清鈉降低

(1)鈉的丟失,如自腸胃道丟失(嘔吐、腹瀉、腸瘺管等)。
(2)高血糖,如糖尿病,因高糖濃度使血漿滲透壓增高,細胞內的水向細胞外移行,血漿稀釋,鈉被稀釋而降低。
(3)高溫並大汗,可丟失鈉,但血清鈉常呈正常範圍,這與同時有失水、細胞外液濃縮有關。
(4)高脂血症,由於血清中脂質多,鈉濃度下降,血清水分被大量疏水分子所占據,實質上,總體鈉並不減少。
(5)急性嚴重感染,可出現低血鈉,其原因可能氣體液和電解質調節不全;慢性感染,如肺結核也可現低血鈉,這可能因細胞代謝障礙,Na+進入細胞而發生輕度低血鈉。
(6)慢性腎功能不全,如尿毒症可出現低血鈉,因血中尿素濃度增加,為了維持血漿滲透壓水從組織間移向血液,鈉被稀釋而降低;另一方面腎功能不全病人的腎臟保鈉能力削弱,鈉的內穩態機制變得脆弱。慢性腎功能不全病人常有血漿心鈉素增加,可能與低鈉發生有關,因心鈉素有利鈉作用。失鹽性腎炎(或稱腎性失鹽綜合徵),是因腎小管病變,腎小管上皮細胞對醛固酮的反應降低,鈉大量排泄,而致血清鈉降低。
(7)內分泌疾病,如慢性腎上腺皮質功能減退,因腎上腺皮質激素分泌不足,削弱了腎臟的保鈉作用,水和鈉從腎臟丟失。
(8)肝硬化,常有低鈉血症,可能與反覆放腹水,或常用利尿劑有關,肝硬化患者常有血漿心鈉素水平升高,可能是引起血清鈉降低的另一因素。
(9)腦部疾病,如腦炎、腦膿腫、腦脊髓膜炎、腦外傷、腦出血等也可出現血清鈉水平降低,可能涉及到一系列的神經體液因素。
(10)心血管疾病,如充血性心功能不全、急性心肌梗塞等也可發生低血鈉。
血清鈉增高

(1)體液容量減少,如脫水。
(2)腎臟疾病,如急性和慢性腎小球性腎炎,帶有鈉、水瀦留,但由於同時有水瀦留,故臨床檢測血清鈉可以無明顯變化。
(3)內分泌疾病,如原發性或繼發性醛固酮增多症出現高血鈉;柯興綜合徵可能有輕度血清鈉升高,或長期服用腎上腺皮質激素使腎小管鈉重吸收亢進,而致血清鈉偏高。
(4)腦損傷,可引起高鈉血症,由於滲透壓調節中樞障礙,成為外傷性尿崩症,尿不能被濃縮,液體丟失,血清鈉增高,血漿滲透壓升高,而出現低滲尿。這種情況即使大量補水也難以使血清鈉正常化。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