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病MRI診斷

血液病MRI診斷

《血液病MRI診斷》是由黃仲奎,龍莉玲編著,科學出版社於2009年出版的書籍。

基本信息

圖書信息

作 者:黃仲奎龍莉玲 主編

出 版 社:科學出版社

出版時間:2009-9-1

版 次:1

頁 數:238

字 數:361000

印刷時間:2009-9-1

開 本:16開

紙 張:膠版紙

印 次:1

I S B N:9787030254207

包 裝:掛圖

內容簡介

本書從臨床實際出發,在簡要介紹有關血液和造血細胞以及血液病有關臨床診療基本知識的基礎上,重點介紹正常與異常骨髓MRI以及常見血液病的MRI表現。全書共7章,含300多幅圖片。在對每個疾病的介紹中,都包括臨床基礎知識、實驗室檢查(血象與骨髓象)、MRI表現、其他影像學表現、診斷與鑑別診斷等方面內容。本書使讀者在了解有關血液病基礎與臨床知識的同時,重點掌握血液病的MRI診斷技術及相關影像學技術,更好地指導臨床日常診療。

作者簡介

黃仲奎,1978年畢業於廣西醫科大學,1988年留學日本並獲得日本醫學博士學位。現任廣西醫科大學醫學影像學教研室主任、教授、博士研完生導師,廣西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放射科主任。全國放射學會委員,骨骼肌肉放射學副組長,廣西放射學會第七、八屆主任委員,廣西衛生廳醫療質量控制指導委員會主任委員。《中華放射學雜誌》、《臨床放射雜誌》、《實用放射學雜誌》編委,全國高等醫學院校教材《醫學影像學》、《醫學影像診斷學》編委。從醫30多年來,主要從事醫學影像學的臨床醫療、教學和科研工作,業務專長為血液病的影像學診斷和肝膽影像學診斷。近年來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科研項目1項、省級科研項目9項。已經發表專業論文80多篇,參編著作3部。獲廣西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2項、三等獎3項,廣西高校科技進步三等獎1項,廣西醫藥衛生適宜推廣一等獎1項。

目錄

第一章 血液病的基礎與臨床

第一節 造血器官及造血細胞

第二節血液病的分類及臨床特徵

第三節 正常血細胞及正常骨髓

第四節 血細胞異常與骨髓異常

第二章 血液病骨髓MRI檢查技術:

第一節 血液病骨髓MRI檢查設備

第二節 血液病骨髓MRI檢查方法

第三節 血液病骨髓MRI檢查部位的選擇

第三章 正常骨髓生理轉換與異常骨髓MRI

第一節 正常骨髓生理轉換

第二節 正常骨髓MRI表現

第三節 異常骨髓MRI徵象

第四章 紅細胞系統疾病

第一節再生障礙性貧血

第二節 范科尼貧血

第三節 血色病

第四節 遺傳性球形細胞增多症

第五節 鐮狀細胞貧血

第六節地中海貧血

第七節缺鐵性貧血

第八節 真性紅細胞增多症

第九節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徵

第十節急性造血功能停滯

第五章 白細胞系統疾病

第一節 急性白血病

第三節 慢性白血病

第三節孤立性漿細胞瘤

第四節 多發性骨髓瘤

第五節 惡性淋巴瘤

第六節 朗格漢斯細胞組織細胞增多症

第七節 戈謝病

第六章 其他血液病

第一節 原發性骨髓纖維化症

第二節 血友病

第三節 髓外造血

第七章 造血幹細胞移植

第一節 造血幹細胞移植的基礎知識

第二節 造血幹細胞移植的臨床套用

第三節 MRI在造血幹細胞移植中的套用

部分章節

第一章 血液病的基礎與臨床

第一節 造血器官及造血細胞

血液中的有形成分主要是造血細胞,包括紅細胞系統、粒細胞系統和巨核細胞血小板系統的細胞,其他還包括單核一吞噬細胞系統、淋巴細胞、漿細胞系統等。能夠生成並支持這些血細胞分化、發育成熟的組織器官稱造血組織(或器官)。造血細胞起源於胚外中胚層的原始間葉細胞。在胚胎時原始血細胞起源於卵黃囊,這種造血功能很快被肝臟代替;在即將出生及出生後則由骨髓承擔全部造血功能,除骨髓外,淋巴細胞、單核細胞的生成和發育主要是在脾、淋巴結及胸腺中完成的,因此造血器官主要是指骨髓、脾、淋巴結及胸腺。在正常情況下,出生後的肝臟不再承擔造血任務,故一般不稱肝臟為造血器官,出生後乃至終生骨髓承擔全部造血任務。造血主要是粒、紅、巨三系細胞的生成和發育,淋巴細胞及單核細胞生成極少,僅出現在某些病理情況下,肝、脾、淋巴結等骨髓外器官內也會出現粒、紅、巨核細胞系中的一系、兩系或三系造血細胞增生現象,這時則稱為髓樣化生或髓外造血。

人體造血發生過程分為胚胎及胎兒造血期,其中包括卵黃囊造血期、肝臟造血期和骨髓造血期以及出生後造血期。

一、胚胎及胎兒造血期

1.卵黃囊造血期人胚發育到第2周時,在卵黃囊壁上的胚外中胚層細胞局部聚集成團,稱血島(blood island)。血島是血管和原始造血細胞發生的原基,血島周邊的細胞分化為扁平的血管內皮,內皮細胞是心血管形成的基礎。中央部分的細胞變成同形的、游離狀態的原始血細胞,功能上稱為造血幹細胞(hematopoietic stem cell)。最初的原始血細胞為原紅細胞樣細胞,胞體巨大、染色質疏鬆、胞質嗜鹼性、核仁數個、線粒體發達、巨幼樣外觀,但不能分化為成熟的紅細胞,原始血細胞只能合成胎兒血紅蛋白CHbF)。血島內不含粒細胞和巨核細胞。隨著胎齡的增長,原始血細胞隨血流不斷遷移到身體其他組織,當到達適當的微環境內(即肝臟和骨髓)時,即可發生增生、分化。血島的造血功能也逐漸被其他造血組織所代替。至胎齡第6周時,血島以及其中的原始血細胞明顯減少,至第10o周時血島基本消失。在血島逐步消失的過程中胚胎肝內造血細胞則逐步增多,以後肝臟代替了卵黃囊造血功能。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