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流阻力

血液在血管內流動時所遇到的阻力,稱為血流阻力。血流阻力的產生,是由於血液流動時因磨擦而消耗能量,一般是表現為熱能。

點擊查看大圖

血流阻力定義

血液在血管內流動時所遇到的阻力,稱為血流阻力。血流阻力的產生,是由於血液流動時因磨擦而消耗能量,一般是表現為熱能。這部分熱能不可能再轉換成血液的勢能或動能,故血液在血管內流動時壓力逐漸降低。在湍流的情況下,血液中各個質點不斷變換流動的方向,故消耗的能量較層流時更多,血流阻力就較大。

計算方法

血流阻力一般不能直接測量,而需通過計算得出。血液在血管中的流動與電荷在導體中流動有相似之處。根據歐姆定律,電流強度與導體兩端的電位差成正比,與導體的電阻成反比。這一關係也適用於血流,即血流量與血管兩端的壓力差成正比,與血流阻力R成反比,可用下式表示:
Q=(P1-P2)/R
在一個血管系統中,若測得血管兩端的壓力差和血流量,就可根據上式計算出血流阻力。如果比較上式和泊肅葉定律的方程式,則可寫出計算血流阻力的方程式,即
R=8ηL/πr4
這一算式表示,血流阻力與血管的長度和血液的粘滯度成正比,與血管半徑的4次方成反比。由於血管的長度變化很小,因此血流阻力主要由血管口徑和血液粘滯度決定。對於一個器官來說,如果血液粘滯度不變,則器官的血流量主要取決於該器官的阻力血管的口徑。阻力血管口徑增大時,血流阻力降低,血流量就增多;反之,當阻力血管口徑縮小時,器官血流量就減少。機體對循環功能的調節中,就是通過控制各器官阻力血管口徑來調節各器官之間的血流分配的。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