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戰長津湖[戰爭]

血戰長津湖[戰爭]
血戰長津湖[戰爭]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長津湖是朝鮮北部最大的湖泊,由發源於黃草嶺的長津江向北在柳潭裡和下碣隅里之間形成長津湖,最後注入鴨綠江。公元1950年11月中美兩支王牌軍在這裡展開的一場改變歷史進程的戰鬥。當時志願軍的第一次戰役剛剛結束,“聯合國軍”雖遭志願軍迎頭阻擊,但仍然認為中國是“象徵性出兵”,“並不是不可悔的勢力”。因此即迅速集中其全部侵朝部隊兵力,發動一次能“結束韓戰的總攻勢”,企圖將志願軍趕過鴨綠江,占領全朝鮮,並要在十二月二十五日前結束韓戰。最終以“聯合國軍”的失敗而告終。

基本信息

簡介

血戰長津湖是在 第二次戰役以美軍為首的 聯合國軍猖狂北犯,11月底進到長津湖一帶,志願軍 第九兵團冒著零下30多度的嚴寒設定伏擊圈,11月27日九兵團發起全線攻擊,當時被包圍的 美國陸戰一師約有四個團一萬多人,超出預定一倍以下。到28日拂曉志願軍包圍新興里之敵, 美國則兇猛地反撲,其中80師傷亡及凍餓減員十分嚴重,每團僅餘數百人!故81師加入 新興里戰鬥,隨著包圍圈越來越小,美軍突圍一次比一次瘋狂。當晚氣溫繼續下降, 美國全力向241團陣地發起衝擊,其中241團3營8連戰鬥到僅剩最後一人,美軍僥倖得以突圍,志願軍只好分路截擊,南逃美軍在1221高地受至阻擊分散而逃,至12月2日只有200多美軍逃入柳潭裡,至此美軍31團,32團1營及第57炮兵營被27軍基本被殲滅。二次戰役中西線的長津之戰以美陸1師的成建制撤退而告終,未能達到志司全殲美1師的構想。據美軍戰後統計,美陸1師戰鬥減員4418人,其中604人在戰鬥中陣亡,114人死於戰傷,192人在戰鬥中失蹤,3508人在作戰中負傷,凍傷減員7313人,減員數達到了全師兵力的40%。加上美陸7師和其他部隊的損失,美軍戰鬥死傷達萬餘人。反觀九兵團的損失,據官方公布的數字。九兵團戰鬥減員19202人,凍傷28954人,減員48156人,整個長津作戰損失兵力達兵團總人數的三分之一。

志願軍傷亡

27軍80師和81師也付出了巨大代價,傷亡及非戰鬥減員高達10000人,全軍凍傷高達22%!與此同時柳潭裡的攻擊也展開了,參加此戰鬥的為20軍59師和27軍79師,均為王牌主力師,可惜嚴寒給志願軍造成了相當數量的減員,戰鬥相繼在北山,1282高地,1382高地等展開,經過一夜激戰,陸戰7團和5團感到了巨大壓力,至30日開始下達撤退命令,這樣陸戰一師進行了長達125公里的撤退戰鬥。下碣里是美軍全軍的退路,志願軍58師奉命攻占此地,經過戰鬥至30日深夜全師不足12個連,只剩下1500人,僅有少量迫擊炮支援的志願軍冒著美軍密集的火力一波又一波,前赴後繼,一度突入敵人防守的陣地,然而在突擊過程中傷亡太大導致後援不繼,在美軍反擊下突入陣地的戰士全部犧牲!志願軍在戰鬥中所表現出的視死如歸般的勇敢,令美軍肅然起敬!美軍在下碣里的防禦得到加強後,德洞山口又成了雙方爭奪的焦點。12月3日柳潭裡的陸戰5團和7團主力陸續到達德洞山口,遂坦克開路飛機掩護,開始全線撤退。此後美軍在退路上不斷受到志願軍的攻擊,但美軍的優勢裝備得到很好的發揮,沒有受阻,至陸戰一師逃到真興里後意味著他們逃離的包圍圈,但九兵團不甘就此放過陸戰一師,不顧一切代價,組織力量追殲,無奈11日陸戰1師登船安全撤離。 這是一場真正的鏖戰,志願軍投入3個軍12個師總兵力為15萬人,凍傷達30000多人,凍死達40000多人,陣亡1.5萬人,美軍傷亡為7000人,其中陣亡及失蹤為2500多人,凍傷減員為7300人。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