蠻觸

」唐·成玄英疏:「蝸之兩角,二國存焉。 ·蘇軾《跋王晉卿所藏蓮華經》:“乃知蝸牛之角,可以戰蠻觸。 ·睡起即事》詞:“名利處,戰爭多,門前蠻觸日干戈。

基本信息

拼音:mán chù
解釋: 比喻因小事爭吵的雙方。

典源

《莊子集釋》卷八下〈雜篇·則陽〉~89~
惠子聞之而見戴晉人。戴晉人曰:「有所謂蝸者,君知之乎?」曰:「然。」有國於蝸之左角者曰觸氏,有國於蝸之右角者曰蠻氏,時相與爭地而戰,伏屍數萬,逐北旬有五日而後反。」晉·郭象註:「誠知所爭者若此之細也,則天下無爭矣。」唐·成玄英疏:「蝸之兩角,二國存焉。蠻氏觸氏,頻相戰爭,殺傷既其不少,進退亦復淹時。此起譬也。」

釋義

有建立在蝸牛角上的國家,右角上的叫蠻氏 ,左角上的叫觸氏 ,雙方常為爭地而戰,伏屍數萬。後以“蠻觸”比喻因小事爭吵的雙方。

同源典故

兩蝸角 左處右蠻 征蠻 戰蝸 戰蝸角 斗蠻觸 蝸名 蝸左角 蝸爭 蝸牛角 蝸角 蝸角名 蝸角戰 蝸角虛名 蝸角鬥爭 蠻攻觸 蠻爭觸戰 蠻觸 蠻觸交爭 蠻觸斗 蠻觸爭 角上蠻觸 觸與蠻 觸蠻交戰 觸蠻斗

示例

1、宋·蘇軾《跋王晉卿所藏蓮華經》:“乃知蝸牛之角,可以戰蠻觸。” 2、宋·蘇軾《九日次定國韻》詩:“不知蠻觸事,自有兩國憂。”
3、宋·辛棄疾《鷓鴣天·睡起即事》詞:“名利處,戰爭多,門前蠻觸日干戈。”
4、元 趙孟頫 《蘇武慢》詞:“細看來聚蟻功名,戰蝸事業,畢竟又成何濟!”
5、唐 白居易《不如來飲酒七首》其七:“相爭兩蝸角,所得一牛毛。”
6,宋 辛棄疾《哨遍·秋水觀》詞:“蝸角鬭爭,左觸右蠻 ,一戰連千里。”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