蟾衣

蟾衣

蟾衣是蟾蜍(即癩蛤蟆)自然蛻下的一層角質衣膜,是癩蛤蟆身上的一層很薄的幾乎透明的皮,蟾蜍脫下之殼,是蛤蟆自然蛻下的角質衣膜,俗稱“蟾衣”,《本草綱目》中稱之為“蟾寶”,具有扶正固體,攻堅破淤,抗癌消腫之功效,在民間廣泛用於治療腫瘤、B肝、大小三陽、腹水等疑難雜症的“秘方”。民間用蟾衣治療肝、肺等多種腫瘤以及B型肝炎、大小三陽、腹水等疑難雜症。中國民間中醫醫藥研究開發協會編《癌症獨特秘方》中載蟾蜍皮(性味)辛、涼、微毒(功能)清熱解毒、利水、消脹(主治)各種腫瘤。《中華醫藥全典》載:蟾蜍衣,現代常用治腫瘤。

概述

蟾衣蟾衣

純天然蟾衣是利用自然界野生蟾蜍,通過特殊方法蛻下來的不帶任何雜質的純天然產品。
《本草綱目》《中國藥典》《中藥炮製規範》《中藥大辭典》等許多藥書記載:純天然蟾衣中含有多種蟾毒素.能治惡腫等疑難雜症,具有超強的散腫、止痛、解毒、疏肝、祛濕等功效,特別能抵制癌細胞的擴散,抑制癌細胞生長。資料顯示,服用蟾衣40天,對B肝表面抗原轉陰率達90%以上,而服用15天,對治療肝腹水有效率達95%,另外對白血病胃癌腸癌食道癌淋巴癌乳腺癌骨髓炎等都有顯著療效。

蟾衣是一種藥用價值很高的野生動物蟾蜍自然蛻下的,早在明代李時珍編著的《本草綱目》等醫藥名著中就有記載。蟾衣,是蟾蜍自然脫下的角質衣膜。孫思邈稱:“蟾蛻(衣),除惡腫,神也”。李時珍《本目綱木》稱:“蟾衣,乃其蓄足五臟肺腑之精氣,吸納天地陰陽之華寶,如若獲之一,一切惡疾,未有不愈”。中醫認為:蟾衣具有解毒、消腫、止痛、辟穢濁之功效,廣泛用於瘡痛腫毒、咽喉腫痛等的治療。現代研究認為:蟾衣主含蟾蜍二烯醇化合物,包括蟾毒配質及蟾蜍毒素,具有強心、升壓、抗炎作用,蟾毒配質還有較強的麻醉作用。最新研究也表明蟾衣還具有抗腫瘤、抗病毒等神奇功效,可以治療多種惡性腫瘤、肝炎、帶狀皰疹、肝腹水、腎病、宮頸癌、子宮肌瘤等疑難雜症。

1999年經上海交大量子醫學檢測,特別對癌症、肝硬化、疼痛諸症的治療有效含量成份超8千量價上(凡有8千量價以上有免疫功能成份)。華夏出版社《中華醫藥全典》中載:蟾衣毒較輕,主要用於瘡瘍腫毒及小兒疳積,現代常用治腫瘤。遠方出版社《中草藥大全》中介紹,蟾衣可治癌、白血病、淋巴瘤等。
據民間套用調查,蟾衣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鎮靜、利尿、抗感冒病毒的功效,並對肝腹水、癌症有顯效,對B肝大三陽、小三陽可轉陰,還能迅速有效地增強體質和提高免疫功能,促進人本代謝自然平衡。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