蟒張營

蟒張營

位於歪子鎮政府西北6公里處。東鄰彭莊村,南與上莊鄉韓營村接壤,西連鄧州市元莊鄉蓮花村、李崗村,北鄰鄧州市元莊鄉李崗村。南北長3公里,東西寬2.5公里,面積7.5平方公里,耕地5092畝。轄5個自然村,15個村民小組,711戶,2987人。1942年~1947年蟒張營屬鄧縣汲灘區蟒張營保。1948年元月屬鄧縣二區為蟒張營行政村。1950年秋劃歸新野縣第六區(駐歪子)為蟒張營鄉。1958年屬歪子公社為蟒張營大隊。1983年社改鄉為歪子鄉蟒張營村委會。1994年屬歪子鎮蟒張營村委會。

基本信息

基本概況

蟒張營 蟒張營

蟒張營村,地處中原,位於河南省西南部,按照地理位置劃分,屬於祖國南方。經過數小時路程可到達河南南陽、湖北襄樊、陝西漢中、四川達州市等地,湍河、江石河和白河距此不遠,附近有鐵路(焦柳、京西、漢成)、公路(國道、省道)、水路、高速公路(鄭州-重慶)通過。隸屬於河南省、南陽市、新野縣、歪子鎮(由於遠古街道是西北-東南方向,不正,稱作歪子街,故得名),被寨河包圍分為前寨、中寨、後寨、東頭、西莊、小東莊、薛莊、劉營街和鄭莊,。境內全是平原,高土堆就很難見到,從沒有發生極度的乾旱和洪澇災害。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是祖國糧倉的組成部分,主產綠色小麥、棉花、玉米、紅薯、芝麻、黃豆、綠豆和蔬菜等,主要養殖動物為雞、豬、羊、南陽黃牛等。村民們過著自給自足的悠閒生活,歷史上,歷來位於國家行政中心區域,正統思想濃厚,民風淳樸、待人熱情厚道,喜讀書、習禮儀、從軍、習武和專技,忠君、愛國和崇拜英雄的思想濃厚,不尚從商和政治。

歷史沿革

明末清初,張姓祖先早年因躲避災荒從山東省青州府益都縣遷居至此(2013年在村委會的號召和領導下,開始籌建張氏宗祠,從整理出的祖先碑文中有明確記載)。1942~1947年蟒張營屬鄧縣汲灘區蟒張營保。1948年元月屬鄧縣二區為蟒張營行政村。1950年秋劃歸新野縣第六區(駐歪子)為蟒張營鄉。1958年屬歪子公社為蟒張營大隊。1983年“社改鄉”為歪子鄉蟒張營村委會。1994年屬歪子鎮蟒張營村委會。

風聞趣事

古時,村中央有一座寺廟,年代久遠、香火不絕,其內的建築古風雅致;一色的青磚瓦房,房屋的一塊磚石長三尺、寬一尺多,需要兩個學齡孩子方能抬走。院內蒼松翠柏,還有十餘顆茂盛的遠古槐樹(毀於文革時期),最小的也需要七、八個成年男子手手相連才能環抱,樹冠形成的樹蔭庇護著這裡的優秀子孫。樹間常盤踞數條巨蟒,被周圍村民視為吉祥物,可以為人們帶來好運,並被妥善保護。由於這裡居住的大多數是張姓村民,故得村名“蟒張營”,後來方有薛姓、劉姓、鄭姓和齊姓人陸續住入。

蟒張營學校

是解放前鄧縣守城團長張恪三,有感於自己沒有條件接受教育,動員、組織在原來寺廟的基礎上改建。學校中央是一條石子馬路,兩邊數徘青磚屋架瓦房;東邊是一條南北寨河,其餘三面是磚石院牆;院牆的北、東與民居相接,南靠大型球場和運動場;東邊是村部和診所。為當時方圓數十里範圍內少有的學校,接受了大批周圍有進步思想的青少年讀書求學,在解放(1947年)後的多年裡仍然接收著周圍數十里範圍內的學生求學,由於學校房屋、教學場地、設施齊全,多次舉辦新野縣西北片區的學生運動會。

在多年的時間裡,該校設定有學前班(玉紅班)、國小、初級中學,文化革命期間還設定了高級中學,其間,曾經被無良之人把學校桌椅板凳等物賣給鄰近學校,招致群情激奮。以彈古箏、講古詩詞著名的張目奪(沒進過校門)為代表,四處遊說,並多次將群情上傳下達,最終收效甚微。不過,這種遊說還是有很好的影響作用的,多年後,學校的多座屋架房都被樓房取代,教職工的條件得到了較大的改進。

這裡人才輩出

足跡遍布祖國各地,有考取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復旦大學、同濟大學、中山大學、鄭州大學、河南大學、華中科技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同濟醫學院、河南醫學院、西安地質學院、南陽師範學院、湘潭大學等的眾多學子,改革開放後,在附近村鎮是高考中榜最多的。專業涉獵軍事、工業、經濟、社會和文化的各個方面,包括教育、醫療、公務員、書畫、攝影、財政、審計、紡織、印染、印刷、建築、橋樑、汽車、道路、地礦勘探、有色金屬、冶鐵、煤礦、石油、寶石、金剛石、保險、護理和貿易等。解放前(1947年前),張目奪家的一位叔叔在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等多所學校任教,並組織多次大型演講活動;張冠華在國民黨軍部做到旅長、將軍級別。

中寨有個小名叫黑子的,小時候在學校附近放羊,有空就到學校的窗外聽老師講課,在解放軍經過這裡的時候,跟隨大部隊入了伍。一次,因羨慕讀書人,偶然發現了團長秘書扔掉的一個斷殘鉛筆頭,就插在了自己上衣口袋裡。被團長發現後質問他鼻子裡插蔥裝象,會不會寫字?在極度缺乏人才的年代裡,會寫字是極其罕見的。當發現他會寫自己的名字後,就送他去深造學習,後來,就一步步升職,解放後做到軍長,參加了文革後的越南自衛反擊戰的指揮並再次升職。他為人謙和、低調,幾次返鄉探親,都堅決命令警衛連的人留住南陽或新野縣,絕不允許耀武揚威;而且,在借到腳踏車回家的時候,一到蟒張營地界就下車推著走,逢人就打招呼,不論認識與否;夜間,還和兒時的玩伴一起睡在牛屋,絲毫感覺不到他是什麼重要人物。還為家鄉建設做了許多貢獻。

文化活動豐富

隔幾天就會有玩雜技、說書(鼓樓哼:音譯)、豫劇、曲劇演出和電影放映,一些村民熱心社會活動,大家在空閒時也喜歡聚會一起,參與討論或聽人們講述社會新聞、國家大事、甚至是家長里短,或者講述小說、歷史名著等,其新鮮、生動的情形不亞於專業評述演員。所有的大道、小道訊息都從這裡獲得。

近些年,由於經濟的發展,民眾的居住條件不斷改善;人口流動性逐漸增大,村上的這種聚會有漸次變弱的跡象。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