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厴草

螺厴草

螺厴草(《本草拾遺》)【異名】鏡面草(《楊氏家藏方》),想兒草、地連錢(《綱目拾遺》),抱樹蓮(《中國蕨類植物圖譜》),抱石蓮(

基本信息

形態特徵

伏石蕨多年生附生草本。

根狀莖細長,綠色,匍匐;鱗片疏生,黃褐色,透明,卵狀披針形,基部圓形,不規則分叉,上部細長,全緣。

葉柄基部有節,密被鱗片;葉疏生,異形;營養葉近無柄或有短柄,圓形或橢圓形,全緣,長1.5~2.5厘米,寬1~1.5厘米;孢子葉細長,舌形或線形,長3~4厘米,寬2~3毫米;葉脈不明顯,網狀,網脈不到葉邊。

孢子囊群多連合呈線形,位於中脈與葉緣之間,略近中脈,被多數盾狀、有柄的鱗片,不具子囊群蓋。

孢子近腎形,透明平滑。

生長環境

生於樹上或潮濕的岩石上。

分布範圍

分布雲南、貴州、廣西、廣東、福建、台灣、湖北、湖南等地。

主要價值

【性味歸經】甘、微苦,寒。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涼血止血,潤肺止咳。用於肺熱咳嗽,肺膿腫,肺結核咯血,咽喉腫痛,腮腺炎,痢疾,淋巴結結核,衄血,尿血,便血,崩漏;外用治疔瘡腫毒,皮膚濕癢,中耳炎。

【用法用量】 0.5~1兩;外用適量,搗爛敷或煎水洗患處或絞汁滴耳。

【摘錄】《全國中草藥彙編》

別名

飛龍鱗、石耳垂、石瓜子、瓜子蓮、貓龍草、鏡面草

來源

蕨類水龍骨科伏石蕨屬植物伏石蕨Lemmaphyllum microphyllum Presl,以全草入藥。全年可采,鮮用或曬乾。

化學成分

螺厴草外觀圖 螺厴草外觀圖

伏石蕨全草中含有三萜化合物:α-芒柄花二烯(α-onoceradiene),β-芒柄花二烯(β-onoceradiene),7,14-芒柄花二烯(onocera-7,14-diene),7,13-芒柄花二烯(onocera-7,13-dien e),7,14(27)-芒柄花二烯[onocera-7,14(27)-diene],8,14(27)-芒柄花二烯[onocera-8,14(27)-diene],α-水龍骨萜四烯(α-polypodatetraene);還含有甾體化合物:蕨甾酮(pterosterone),蛻皮甾酮(ecdysterone)和伏石蕨甾酮(lemmasterone)。

螺厴草 螺厴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