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蟄療法

民間蜂螫治病經驗與針灸醫術相結合發展而成的蜂針療法,兼有針、藥、灸3種作用。 使用活蜂蜂針,將蜂針液中揮發性成分注入人體,這是蜂針液藥劑所無法代替的。 3、蜂針的療效:蜂針療法的特點是:對人體安全、沒有毒副作用。

簡介

蜂針療法(beevenomtherapy)是利用蜜蜂尾部蜇針運用針灸原理蜇刺人體穴位,是一種自然療法(Naturopathpy),在世界部分國家套用已經超過1200年之久,在中國、韓國、和蘇聯有臨床上廣泛的使用。蜂針療法主要套用於風濕、類風濕性關節炎、骨關節病、腰椎頸椎病、強直性脊椎炎、腫瘤、癌症、硬皮病、哮喘、神經痛、神經炎、心臟血管疾病、和多發性硬化症等疾病。

歷史起源

民間蜂螫治病經驗與針灸醫術相結合發展而成的蜂針療法,兼有針、藥、灸3種作用。
“針”:指蜂的尾刺似針,能刺激人體的經絡、皮部,以疏通經絡,調和氣血;“藥”:指蜂針中的蜂針液輸入人體,發揮了蜂針液的一系列藥理功效;“灸”:是蜂針刺後,局部充血紅腫,皮溫升高,似有溫灸效應,可起到溫經通絡,扶正祛邪的作用。
蜂針循經散刺法屬輕刺激,經穴直刺法為中等刺激,活蜂螫刺法是強刺激,視個體反應辨證施治。以經絡學說為理論基礎的蜂針療法提高了原始蜂螫法的療效。使用活蜂蜂針,將蜂針液中揮發性成分注入人體,這是蜂針液藥劑所無法代替的。

相關研究

根據出土的文物記載,古埃及、印度、羅馬、和中國都曾經以蜂針治療風濕病,西方文藝復興時期的文獻也記載蓋倫曾經用蜂針治療風濕病的案例,蜂針療法後來甚至還傳入俄國,為歷代沙皇所採用。
19世紀末開始有了關於蜂針療法系統性的臨床研究,1888年維也納醫師特爾(Terc),曾用蜂蜇治療風濕病173個病例,由於相當成功,這種療法逐漸流傳到整個歐洲。一直到20世紀新大陸才有較多蜂針療法用於風濕病,1935年美國的貝克(Beck)出版蜂針療法的專論,可謂集各家之大成。1936年中國也開展全國性大規模的研究,而到1950年代世界各國已經開始進行蜂針液成分的研究,以期更加了解蜂針液,並建立更詳細的資料庫。
人們早巳認識到生活環境和工作條件對健康有十分重要的影響.蘇聯醫學碩士約理什,N.(N.Yoirish)曾調查烏克蘭390位養蜂人的健康狀況,在養蜂場工作滿5年至57年的273人,養蜂以來他們沒有生過任何疾病,其中22人過去患風濕病,養蜂后被蜂螫治癒。養蜂人施瓦列夫介紹:他在蜂場工作了45年,從沒生過病,他家三代人養蜂,雙親健在,祖父不知道什麼叫疾病,活到105歲無疾而終。邦達連科養蜂40年裡從沒有生過病,其母也是養蜂人,1951年調查時她巳108歲,還很健康。我國當代養蜂家閩南莊淵澄先生1988年逝世,享年96歲;翼南王博亞先生1991年逝世,享年94歲,共同養過蜂的老伴巳98歲,仍健在。當今美國的城市居民熱衷業餘養蜂者已達20餘萬人,在鬧區住家的庭院或陽台上安放一隻只形式各異的蜂箱。在競爭激烈、節奏快速的美國社會的各階層中,愈來愈多的人企望在與大自然親近的養蜂活動中寬鬆緊張情緒,增進健康。

適用症狀及人群

蜂針療法對下述疾病療效顯著:風濕病、類風濕關節炎、免疫力低下、過敏性鼻炎、子宮肌瘤、各類神經痛、頸椎病、骨質增生病。
蜂針的療程:根據病種和病情的輕重程度,療程有所差異。一般每天治療1次,10次為1療程,1-2個療程即可取得顯著療效,某些疑難雜症的療程則需適當延長。

蜂療患者須知

1、蜂療的禁忌:過敏體質者;10歲以下的幼童;腦創傷;蕁麻疹者不宜採用蜂蜜療。蜂針治療期間嚴禁飲酒、食螺、蚌、蝦等食物和服用含蟲類的藥物,以免引起嚴重的過敏反應。
2、蜂針的反應:初次接受蜂針的患者,在治療點或身體的某些部位產生經、腫、癢和淋巴結腫大等現象,這是蜂針(毒)溫經通絡的正常效應,無須用藥處理,在治療的過程中會逐步減少和消失。蜂針反應的大小,並不是衡量某一人適不適應蜂針療法的指標和依據,它是蜂療醫生掌握間隔時間和蜂針用量的依據。
3、蜂針的療效:蜂針療法的特點是:對人體安全、沒有毒副作用。國際蜂療權威大師米倉溫先生把蜂毒加入蜂蜜中飲用,發現蜂針(毒)還有強壯強精的效果。加此孕婦接受少量蜂針,可以助長胎兒發育健全。
4、蜂針的療程:根據病種和病情的輕重程度,療程稍有差異一般每天治療1次,10次為1療程,1-2療程可以痊癒,但如類風濕、神經官能症、支氣管哮喘等頑固性病種,需治療20次才能達到1療程,嚴重的病例需3-5個療程才能康復。

使用方法

用鑷子夾住活蜂胸部,或用拇指和食指捏住其雙翅,置於穴位上令其螫刺,也可用鑷子將蜂針取下點刺或散刺相關穴位。
摘取蜂針可捏住蜜蜂尾部用鑷子夾取,或用消毒紗布纏裹數層於小木板上,將活蜂尾部貼近紗布,蜂針刺入紗布後棄蜂取針,迅速點刺或散刺經穴。每日或隔日1次,或每周一至數次,可收保健強身之效。
用活蜂效果快而且好,但須忍痛。以下各組穴位可輪流交替使用:
1.肝俞、腎俞、三陰交、湧泉。
2.肺俞、大腸俞、關元俞、氣海俞。
3.脾俞、足三里、中極、關元。
4.合谷、曲池、三焦俞、膀胱俞。
5.腎俞、脾俞、天樞、中脘、足三里、湧泉。
6.行間、太沖、關沖、下廉、足三里、三陰交、氣海、血海。
7.足三里、三陰交、中脘、關元、大椎、曲池、脾俞、腎俞、心俞、肝俞、

蜂療抗癌

蜂療抗癌是一種新的療法,利用蜂毒,蜂膠及中約材和其製劑殺傷癌細胞和調節機體免疫,從而起到抗癌作用。利用蜂毒、蜂產品抗瘤中醫調理,在殺傷腫瘤細胞的同時扶正固本,調理與治療相結合,相輔相成,最大程度的減輕腫瘤治療的毒副作用,為患者的康復保駕護航,蜂毒貯存在毒囊中,蟄刺時由蟄針排出。其化學成分比較複雜,包括多肽類、酶類和非肽類物質。主要有效成分是蜂毒素、蜂毒神經肽、磷脂酶A、透明質酸酶、多巴胺和組織胺等。其中,蜂毒素是蜜蜂毒的主要成分,約占蜂毒千重的50%。蜂毒素具有很高的生物活性,現代約理研究表明它具有抗炎、鎮痛、抑制血小板凝集、抗愛滋病及抗腫瘤等多種作用。近年來,有關蜂毒的抗腫瘤作用及其潛在的臨床套用價值日益引起人們的重視。蜂膠中含有大量胺基酸,對機體的免疫調節有重要作用。王漿中含有大量胺基酸和維生素及微量元素,抗腫瘤意義廣泛。
蜂療抗癌孝子曾偉成功運用這種蜂療抗癌方法,已經為更多的患者解除癌症帶來的痛苦。
蜂療抗癌活性是多靶點作用,其作用機理的深入研究必將為抗腫瘤新約的研製與開發提供新的動力。進一步研究蜂產品不同有效成分的毒理,改善分離提純技術,繼續研發具有減毒增效作用的蜂產品新劑型以及通過基因技術對蜂產品進行改造,對其套用於腫瘤臨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