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石松

公石松

公石松是一種草本植物,主要分布在福建省漳州市中部山區,因其生長在深山溪谷邊的岩石縫中,故得名公石松。珍稀的中草藥,現多為人工栽培。據民間醫生介紹:公石松性寒味甘,具有清熱涼血、生津降火、利水通絡、治咳等功效。熬夜多了的人可能導致無名腫毒,買點公石松與瘦肉或鮑魚同燉,無名腫毒漸漸銷聲匿跡了。

基本信息

形態特徵

公石松 乾品公石松
植株高8——16厘米。根狀莖 匍匐,淡紅 黃色,具節,節上生根。莖淡紅褐色,肉質,被柔毛,下部集生2——6枚葉,葉之上具1——2枚鞘狀苞片。葉片稍肉質,寬卵形至卵圓形,長0.7——2.6厘米,寬0.6——2.1厘米,先端急尖,基部圓形,邊緣微波狀,全緣,上面呈鵝絨狀綠紫色,具金紅色帶絹絲光澤的美麗網脈,背面略帶淡紫紅色,基部驟狹成柄;葉柄長約6毫米,基部擴大成抱莖的鞘。總狀花序具1--4朵花,花序軸被柔毛;花苞片卵狀披針形,膜質,長約6.5毫米,寬約3.5毫米,先端漸尖,背面被短柔毛,與子房近等長或稍長;子房圓柱形,不扭轉,淡紅褐色,被白色柔毛,連花梗長約6毫米;花不倒置(唇瓣位於上方);萼片淡紅色,近等長,長約5毫米,背面被柔毛,中萼片卵形,凹陷呈舟狀,先端急尖,與花瓣粘合呈兜狀,側 萼片長圓形,稍偏斜; 花瓣白色,倒披針形至倒披針形;唇瓣白色,呈Y字形,基部具圓錐狀距,中部收狹成長4毫米、兩側各具1枚雞冠狀褶片且其邊緣具(2--)3——4(--5)枚長約3毫米小齒的爪,前部擴大並2深裂,裂片斜倒三角形,長約6毫米,上部寬約5毫米,邊緣全緣;距長約6毫米,上舉,向唇瓣方向翹起幾成U字形,末端2淺裂,其內具2枚瘤狀胼胝體,胼胝體生於距中部從蕊柱緊靠唇瓣處伸人距內的2條褶片狀脊上;蕊柱短;蕊喙直立,叉狀2裂;柱頭2個,離生,位於蕊喙的基部兩側。花期7月——9月。

生長環境

生於山坡或溝谷密林下陰濕處或岩石上覆土中。

藥理功效

公石松是一種名貴藥材售價約是普通青草的10倍,性辛味苦,有利尿解熱、清火祛濕的功效,民間常用於治療瘡毒,也可用於治療脫肛。據民間醫生介紹:公石松是野生天然植物,性寒味甘,藥性甘淡而清利,性涼而不寒,味甘而不苦,具有清熱涼血、生津降火、利水通絡、治咳等功效,是男女老幼四季皆宜的理想涼茶飲品。

名字典故

公石松 鮮品公石松
關於公石松,還有一段鮮為人知的 故事呢。相傳,漳州有位名醫叫公石松,他在市區開了間藥店,並將藥店命名“公石松藥店”。公石松不僅醫術高明,而且樂善好施,他在行醫中發現,每當小孩長到4-5歲的時候就會“臭頭”(頭上長疔),用什麼藥才能根治呢?有一次,公石松到天寶大山(在漳州市薌城區 天寶鎮)邊的一個村莊做客,這裡的村民非常熱情,常常用一種不知名的草煎出“紅水”來招待客人。公石松和主人言談中了解到,村裡的小孩從未有過“臭頭”,這話引起了公石松的注意,他心裡想:“難道這與村民飲用的‘紅水’有關?”於是,公石松向主人要了一些草帶回家,他將這些草煎出“紅水”,讓有“臭頭”的小孩飲用,第二天,奇蹟發生了,這些小孩頭不痛了,幾天后,“臭頭”也好了,而且頭上不留疤痕。從此,公石松治“臭頭”名聲遠播,前來購藥的人絡繹不絕,由於藥價“公道”(價格合理),童叟無欺,大人要買藥時就叫小孩去買,並順口說:“去找公石松買藥。”也不知從什麼時候起,人們改口說:“去買公石松。”久而久之,“公石松”變成了今天人們所熟悉的中草藥名。

食療方法

公石松 公石松之熬湯
公石松性辛味苦,有利尿解熱、清火祛濕的功效,民間常用於治療瘡毒,也可用於治療脫肛。

食法一:可與鮑魚、瘦肉或排骨一同燉食或熬湯,又好吃又營養。

方法1、熬夜多了的人可能導致無名腫毒,買點公石松與瘦肉或鮑魚同燉,無名腫毒漸漸就能銷聲匿跡了。

方法2、用清水泡8分鐘,重複洗至無沙土均可,放些骨頭、雞肉,一起蒸湯。如:小孩驚風發燒,可用公石松直接熬水喝,具有明顯療效。是對寶寶有較明顯的降溫作用又不傷及寶寶嬌嫩腸胃的首選。

食法二:以水泡服或煎服

方法1、一次50克,放在碗裡隔水肫,煮出來的水是紅紅的,再放點冰糖。味甘好喝,對去肝火很有效。

方法2、煎服。

附方:別甲二錢石松二錢水碗煎五分

方解:1、煅別甲:味鹹性寒滋陰潛陽軟堅散結;2、公石松:即是尖葉金線蓮味甘性平涼血平肝清熱解毒;3、在“保全宮”另有鳳凰退一錢味甘性平有養陰清肺之功效;

本方功效:本方有滋陰潛陽清熱涼血軟堅散結。用治陰虛勞損、潮熱骨蒸盜汗、脾胃虛弱、肝脾腫大、血熱毒盛引起口瘡咽痛斑疹等症。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