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頭鳳

虎頭鳳

虎頭鳳又名黃喉鵐,又稱黃蓬頭,眉子。常常結成小群活動于山麓、山間溪流平緩處的闊葉林間以及山間的草甸和灌叢,極少活動於針葉林帶,遷徙季節亦不結大群,途中會選擇平原的雜木闊葉林落腳。

基本信息

簡介

生態環境

虎頭鳳 虎頭鳳

分布地域

主要分布在東亞一帶,見於俄羅斯遠東地區、朝鮮半島、日本列島、琉球群島等地;在中國見於北起東北南至廣東東部沿海的廣大地區,其東北亞種的分布西線在內蒙古、河北、河南、湖南、江西至廣東東部一線,西南亞種見於以四川盆地和雲貴高原為中心的一片廣大區域,其分布區域在冬季南限可以抵達緬甸北部,夏季的分布北限可抵陝西,指名亞種見於台灣中部、琉球群島等地。

形態特徵

為中等體形的鵐屬鳥類,體長約15厘米左右。雄雌個體同形異色,但無論雄雌,頭頂均有一束羽毛高高翹起形成鳳頭,這是其他許多鵐屬鳥類所不具有的,也是本物種的一個鑑別特徵。本物種雄性頭頂的額部、鳳頭、枕部、頰部以及喉部均為黑色,眉紋分為三段,眼先一小段眉紋純白,其後驟然轉為亮黃色,亮黃色的眉紋一直延續至腦後,形成一道環繞頭頂後側的黃色條帶,第三段眉紋為白色,向下彎曲;頜部黃色,上喉部純白,下喉部黑色;肩部、背部、腰部和尾上覆羽均為栗色,上背部雜以黑色縱紋,且羽端為白色;尾羽黑色,兩條中央尾羽偏灰色,兩條外測尾羽的外甲白色,這也是所有鵐屬鳥類共有的特徵;翅上覆羽與背部同色,中覆羽白色,大覆羽褐色,羽端白色,飛羽褐色;下體自喉部一下均以黃白色為基色,上胸部和兩脅被粗大的栗色縱斑。雌性的鳳頭沒有雄性那么明顯,雄性頭面部的黑色區域在雌性均為較不鮮明的褐色,眉紋和頜部的黃色亦不如雄性那般鮮亮,雌性的下喉部不具有黑色的圍脖,其餘部分與雄性基本相當。虹膜為栗褐色;上喙近黑色,下喙淺;雙足淺灰褐色。

食物

平時以植物種子為主要食物,在繁殖季節則以森林昆蟲及其幼蟲為主要食物。據研究其取食對象主要包括禾本科植物以及豆科植物的種子、野果等。

養殖

挑選

好的黃喉鵐在選購時請留意以下幾點:

1.必需是雄鳥

2.喙基部要寬,前面要尖,並選長一些的.俯視整個喙應有蜂腰狀。

3.性旺時喙黑,落叫時色淺。

4.喉部黃色色斑要亮。

5.黃喉下方的半園黑斑(俗稱月兒或月子)要大,半園下方呈尖型的叫口更勤。

6.背羽儘量選擇紅色多的。

7.腿要高。

8.此鳥爪尖常有殘缺.務必檢查。

飼養

虎頭鳳 虎頭鳳

1.此鳥日常管理比較簡單,主食穀子,雞蛋黃拌小米,少量蘇子和麵包蟲。

2.黃喉鵐不大喜歡吃蔬菜,個個別的吃少量黃瓜心。

3.鵐類鳥的洗澡是以水浴為主,但是也有喜歡沙浴的。

4.定期餵一些營養土或者陳年老土。

5.黃喉鵐換羽需要特別注意,不能受,並且儘量不挪移地方。

6.換羽如果不順利,可加餵稗子。

生存現狀

每年的3月至4月間開始繁殖行為,雄性在遷徙抵達繁殖地後很快就占據高樹頂部開始鳴唱占區,並且鏇即開始配對行為5月中旬開始築巢,巢呈碗狀,以問津、以及某些豆科植物的莖、根和苔蘚等材料交織而成,內墊細草根、羽毛等柔軟材料,巢平均外徑約11厘米,平均內徑約7厘米,高6厘米,深5厘米,巢址選擇在樹林中靠近地面的樹枝或者樹根旁邊的地面上,地面巢較大,枝頭巢較小,另外本物種有很強烈的領域行為,在巢周圍有面積很大的巢區,對巢區的控制非常嚴密。築巢之後即行產卵,每巢產卵5枚左右,卵呈乳白色,表面有褐色斑點並且集中於鈍端,孵化期13-14天。雛鳥生長迅速,留巢期11-12天。

本物種未被列入保護動物目錄,其在中國的分布地域廣泛,種群數量較大,但是受到非法捕獵的威脅,種群數量呈下降勢。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