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賁[官職名]

虎賁[官職名]

虎賁(hǔbēn),古代稱宮廷禁衛軍的將領,也稱勇士為虎賁。虎賁的意思是如同老虎勇猛地奔走追逐野獸。《周禮·夏官·虎賁士》注云:“王出將虎賁士居前後”。根據周禮的記載,夏朝的官員里有虎賁氏,漢代有虎賁中郎將、虎賁郎,歷代沿用,一直到了唐朝才被廢止。“虎賁”二字,最早出現於牧野之戰。據史書記載:“武王有戎車三百輛,虎賁三百人。”意思是說周武王的英勇戰士像老虎奔入羊群一般,所向無敵。此後,各朝各代,凡軍中驍楚者,無不被冠以“虎賁”二字。《集解》引孔安國疏:虎賁,勇士骼也,若虎賁獸,言其猛也。至今,在軍旅之中,依舊不乏虎賁師、虎賁團、虎賁營的存在。

基本信息

基本解釋

虎賁hǔbēn,勇士。賁同奔,意思是虹虎舞跑,像虎一樣勇猛有力。

詳細釋義

虎賁紋仿古牌虎賁紋仿古牌
1.守衛王宮、護衛君主的專職人員。
2.軍中驍楚者,勇士.
3.虎賁中郎將:《周禮·夏官》記有虎賁氏,掌王出入儀衛。漢平帝元始元年更名為虎賁郎,置中郎將統領。秩比二千石。《周禮·夏官·虎賁士》注云.王出將虎賁士居前後”。
4.西周精銳的武士稱謂。根據周禮的記載,夏朝的官員里有虎賁氏。古“賁”通用,虎賁取義如虎之奔走逐獸。見程大昌《演繁露》卷四。《書·立政》:“綴衣虎賁”。《孟子·盡心下》:“武王之伐殷也,革車三百兩,虎賁三千人。”趙岐註:“虎賁,武士為小臣者也。”江聲《尚書集注音疏》:“《樂記》曰:虎賁之士劍,然則虎賁,士也,一乘十人,三百兩則三千人矣”。
春秋以後為天子侍從的衛士。《國語·魯語下》:“天子有虎賁,習武訓也;諸侯有旅賁,御災害也;大夫有貳車,備承事也;士有倍乘,告奔走也。”《周禮·夏官》有虎賁氏,即王的侍從衛士。設下大夫二人,中士十二人,虎士八百人,並有府、史、胥等人員。平時守王官,王出行則隨前後。漢代有虎賁中郎將、虎賁郎,歷代沿用,一直到了唐朝才被廢止。古代稱宮廷禁衛軍的將領為虎賁,也稱勇士為虎賁,虎賁的意思是如同老虎勇猛地奔走追逐野獸。

現代虎賁軍

虎賁軍虎賁軍
74軍是國民黨軍五大王牌軍之一,而57師稱得上王牌中的王牌。國民黨陸軍第74軍57師稱為“虎賁”師。保衛常德的中國軍隊,是國民黨陸軍第74軍57師。
在易攻難守、無險可憑的情況下,以八千之師,對付裝備精良的四萬之寇,孤軍奮戰16個晝夜,僅剩師長余程萬率200餘人突圍(包括兩名美國記者,其中就有著名的愛潑斯坦),幾乎全軍陣亡。同時給日軍造成了重大傷亡,敵人在常德城郊丟下了上萬具屍體,大傷元氣。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