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形山瑤族鄉

虎形山瑤族鄉

虎形山瑤族鄉位於湖南省隆回縣境北崇山峻岭之中,那是一片安寧、遙遠的淨土,有著南方罕見的高原自然風光和人類原始的透明而清澈的生活。隆回瑤族屬“過山瑤”,至今僅六千餘眾,是擁有數百萬人口的瑤族大家庭中的一個小小的分支。與瑤族其他分支不同是的,他們不知道瑤家鼻祖“盤王”,亦不知何為“盤王節”。他們世世代代封閉在賴以生存的特殊山寨里,忠實地承襲著先祖最為古樸純真的民俗與民風。或許是因寨子裡的女人們個個著裝艷麗,上下色彩火辣,儼如束束耀眼的山花閃動在綠意蔥蘢的山野。於是,人們便譽其為“花瑤”。

基本信息

概述

湖南省隆回縣的“花瑤”湖南省隆回縣的“花瑤”
虎形山瑤族鄉位於湖南省邵陽市隆回縣的最北端,距縣城105公里。境內有一山,形如虎踞,地名沿此,鄉政府亦以此得名。有邵陽小西藏之稱,鄉政府亦以此得名。這裡居住著我國獨一無二僅6000餘人的瑤族分支,因其服飾獨特、色彩艷麗,人稱“花瑤”。 他們獨立於其他瑤族分支封閉在這荒野大山里,忠實地傳承著先祖最為古樸純真的生活。瑤族支系眾多,分布廣闊,各支系服飾也不盡相同。所以,過去瑤族曾因服飾的顏色、褲子的式樣、頭飾的裝扮不同而得各種族稱。像廣西南丹的“白褲瑤”;龍勝的“紅瑤”等瑤族服飾是人們所熟知的。而湖南省隆回縣的“花瑤”卻鮮為人知。
虎形山瑤族鄉總面積92.29平方公里,耕地面積12228畝, 其中水田9411畝,旱土2817畝.林地94309畝,草地7388畝,其他30662畝。轄有15個村,124個村民小組,共3596戶,5241人。分居在15個自然村,78個村民小組,系瑤族居住地區。本地資源豐富,地下有開採不完的優質花崗岩石,有煤礦、鐵礦及其它稀有礦藏。地上有年銷售量約3000立方米的林木;俗有“瑤山雲霧茶”之稱的茅坳銀毫、銀針、銀球、銀棒等名茶分別獲省“湘茶杯”金獎和銀獎。這裡古木參天,銀花遍地,怪石嶙峋,群巒疊嶂,溝壑幽深,雲霧繚繞,恍如仙境。夏季涼爽宜人,是理想的避暑場所,冬季則是南方罕見的冰天雪地,樹上滿是晶瑩剔透的樹掛。

水利林業資源

湖南隆回縣發生特大山洪災害2006年6月26日,虎形山瑤族鄉發生特大山洪災害
湖南省隆回縣虎形山瑤族鄉地處隆回與漵浦交界的雪峰山脈中段東麓,位於隆回西北端,屬偏遠高寒山區,平均海拔1350米。山高林密,溪河眾多,森林覆蓋率達78%,河流落差大,蘊藏著豐富的水力資源,其中可開發利用的水能達2.7萬KW。近年來,鄉黨委、政府以“中國金銀花之鄉”為契機,全力打造“中國小水電之鄉”,採取自籌與引資相結合,負重加壓,按照“梯級開發、綜合利用、股份制合作、集約化經營”的思路,舉全鄉之力,變資源為財源,先後引進省內外資金上億元。上半年招商項目9個,已投產8個,共注入資金7000餘萬元。白水洞梯級電站、茅坳三級電站正在引資修建;草原坳上海雅達石板廠、草原龍形山區石板廠均進入投產期。
虎形山瑤族鄉是隆回最典型的林業鄉鎮,從1993年開始,該鄉跳出“逢農必種糧”的思維定勢,積極引導村民做活山水文章,以地生財,調整產業結構,組織他們外出學習中藥材栽培技術,組建中藥材合作社,建成中藥材示範基地。金銀花專家王炎春根據當地氣候、土壤特點,成功培育出“農富1號”蕾花新品種,當年獲利8萬元;種植大戶伍先權僅金銀花一項收入可達10萬元以上。今年全鄉雖逢特大冰災,金銀花同樣喜獲豐收,總產量達2400多噸,產值超過3000萬元。全鄉僅此一項人均收入近3000元。與此同時,該鄉以富寨、草原、虎形山、大托為中心建成的反季節性良種蔬菜基地,採用“公司+基地+農戶”的訂單農業模式,生產、加工、銷售一條龍,並成功註冊了“天綠”商標,申請了富硒蔬菜原產地保護。
該鄉著力做活山水文章,把綠色山區變成村民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綠色銀行”,體現了黨的惠民政策在瑤鄉深入落實所結出的碩果。

榮譽

虎形山瑤族鄉是“全國百佳藝術之鄉”、“湖南省重點風景名勝區”。“花瑤古寨風情”是湖南省新瀟湘八景之一。境內森林、礦藏、動植物資源十分豐富,特別是生態旅遊資源獨具特色。
瑤山大峽谷千峰競秀、林海浩瀚、四季如畫,是觀光覽勝、避暑度假、休閒健身、漂流探險、滑雪狩獵,融入大自然、回歸大自然的理想勝地。

花瑤挑花”被評選為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嗚哇山歌”被評選為省非物質文化遺產。這些更提升了瑤鄉的知名度。近年來,該鄉將旅遊業作為朝陽產業,與中藥材生產加工、反季節無公害蔬菜一同確定為該鄉的三大產業重點發展,加速構建面向21世紀的優勢特色經濟新格局和新競爭優勢。瑤鄉愿廣交四海賓朋,誠招五洲商賈,共謀發展大計,共創“中國花瑤之鄉”美好未來。

大事記

2006年9月26日,虎形山瑤族鄉建鄉50周年慶典活動在該鄉民族風情園隆重舉行2006年9月26日,虎形山瑤族鄉建鄉50周年慶典活動在該鄉民族風情園隆重舉行

1956年:9月26日,虎形山瑤族鄉成立
1958年:一舉粉碎了地方反動組織“清朝獨立軍”
1962年:虎形山瑤族鄉劃分為虎形山、茅坳公社
1966年:小沙江至草原公路通車
1974年:虎形山至水洞坪、銅錢坪、水栗凼、草原至岩兒塘公路通車
1983年:中央、少、地、縣領導黃光崇、石幫智、劉中心等人視察鄉
1984年:恢復虎形山瑤族鄉、茅坳瑤族鄉
1985年:少民委拔款架設龍坪至虎形山高壓電網
選派沈德友、奉兆佳、奉修晴等三名瑤族幹部進入中央民族學院深造
1992年:省招生辦發文在虎形山瑤族鄉內定向中專招生每年6名
省人大副主任吳運昌視察瑤山,把虎形山、茅坳定為重點扶植單位
1993年:省陳邦柱親臨草原、萬貫沖岩邊、楊家兩組視察並拔款50萬用於生產
副省長王克英到崇木凼、茅坳視察、拔款10萬元用於生產
1994年:中共中央修補委員、省政協副主席、省民委主任石玉珍視察瑤鄉
1995年:虎形山、茅坳兩鄉合併為虎形山瑤族鄉
“茅坳銀毫”獲省“湘茶杯”金獎
虎形山希望國小建成
全鄉通高壓電
虎形山瑤族鄉被評為“雙文明先進單位”
虎形山被省文化廳授予“民眾文化藝術之鄉”
1996年:虎形山瑤族鄉被評為“百佳藝術之鄉”
架設程控電話150門
茅坳綠茶獲省“湘茶杯”金獎
虎形山瑤族鄉四十周年慶典隆重舉行
1997年:虎形山瑤族鄉新辦公大樓竣工
白水洞一級電站設計
1998年:白水洞一級電站開工
虎形山街道建設初具規模
1999年:中內電視台在虎形山開拍戲曲片上下集“瑤山情話”
淅江電視台在虎形山拍攝“嗚哇山歌”
2000年:省委書記楊正午到小沙江調研,觀覽了虎形山瑤族鄉風情
2001年:英國獨立製片人邁克.鈕曼(Mike Newman)到虎形山拍攝花瑤民俗風情
著名詩人彭浩蕩、民俗攝影家劉念鐸、劉啟後考察瑤山大峽谷,發現虎形山旅遊開發美好前景
縣人民政府與萬和置業有限公司簽訂契約,開發建設虎形山民俗風情園
2003年:崇木凼村被列為中共邵陽市委書記蔣建國建整扶貧工作聯繫點
崇木凼開發旅遊扶貧,總計投資568萬元,修建了村油路、游道、停車場,自來水,農網改造、學校和民房改造工程等項目,完成花瑤民俗風情園27座民房搬遷,妥善安置工搬遷民眾140人
舉辦首屆“花瑤風情藝術節”
2004年:花瑤民俗風情園破土動工
選派兩組歌手到山西參加全國南北民歌擂台賽,獲得文化部頒發“最佳台風獎”、“優秀獎”和“最佳歌手獎”、“新傳獎”
在崇木凼舉辦了第二屆花瑤風情藝術節
中共邵陽市委書記盛茂林首次上瑤山視察工作
羅梅女士捐資20萬元修建了水栗凼花瑤開發國小
2005年:虎形山村列入市委書記盛茂林扶貧聯繫點,提出了“以村為主,兼顧鄉里,統籌規劃,分步實施”的扶貧思路
受湖南花瑤旅遊開發公司董事長申愛君委託,廣西桂林設計院對我鄉旅遊規劃制定方案
縣長鍾義凡率縣直屬20多個機關部門在大托村召開現場辦公會議,就大托扶貧建整工作作出了新的部署
接通小沙江至虎形山的電信寬頻網路
引進城步、廣西、湖北、衡陽蔬菜開發商開發反季節蔬菜基地
廣州本田安達店鄭重總經理率自駕車團隊捐獻助學金10萬元
虎形山被評為“新瀟湘八景”和省級自然風景保護區,湖南長沙“瀟湘八地方”旅行社與我鄉簽訂旅遊觀光合作協定
虎形山至小沙江7.5公里鄉通油路竣工
2006年:虎形山至大托旅遊硬化公路開工
草原至青山坳救災硬化公路開工
虎形山民族團結學校及新修衛生院大樓竣工
山坳村石坪組遭受百年不遇的土石流得到了國家民政部、省、市、縣的大力支持,受災民眾得到妥善安置
大托村綜合樓扶貧工程竣工
周伯華省長親臨青山坳村慰問災區人民
2000年至2006年中央電視台及十多家省級電視台到瑤鄉採風,以及各界新聞媒體對瑤鄉進行了報導,提高瑤鄉的知名度,崛起了花瑤旅遊的亮點。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