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坊橋

養象,中國已有悠久的歷史。三國時代,“曹沖稱象”是大家熟知的故事。唐朝《酉陽雜俎》筆記中也有關於飼養象的記載,有個名叫獨孤綬的人還寫過《馴象賦》。

介紹

北京宣武門西邊路北有一幢長方形的十層辦公樓。那個院子30年前原是北京大學第四院的所在地,北洋政府時期是舊“國會”,明、清兩代,則是飼養為宮廷服務的大象的“象房”。

歷史

到了明朝,宮廷更是大量飼養象為帝王家服務。御馬監(原北京圖書館一帶)就是養象的地方,劉若愚的《明宮史》記載裡邊養過九隻母象,各居一房,不夠時則由外象房遞補。
外象房建在宣武門內即今天十層辦公樓的地方,它建於明弘治八年(1495年),從那時起附近“象來街”的地名就一直流傳到現在。明朝養象是要象參加皇帝朝會時儀仗隊的活動。象要學會各種禮儀,學會駕馭馱寶,必須有個演習的場所,叫“演象所”。
“演象所”就在西單的雙塔寺(現已拆除)。每年農曆六月象要到宣武門外護城河內洗澡,吸引成千上萬的民眾去看熱鬧。仕女們濃妝打扮,文人們結伴同行,護城河畔萬頭攢動,人山人海,觀看象在河中噴水遊戲。養象活動一直持續到光緒時候。
從象來街一直往東南走,就是虎坊橋了。這是明朝宮廷圈養老虎的地方。明朝飼養老虎有好幾個地方,主要是皇宮內部的虎城——太液池之西北隅。老虎養在地下井裡,上面築有小牆,老虎在下面咆哮跳躍。
除虎城外,虎坊橋就是最大的養虎地方(今魏染胡同一帶)。附近的鐵門胡同就是當年虎圈西邊鐵柵欄所在。老虎也要參加朝會活動,所以有些老虎也是馴服了的。《明史·江彬傳》記載正德皇帝經常“搏虎為戲”,老虎未經馴服,皇帝當然不會去接近它們。
由象來街往東,緊鄰宣武門有條未英胡同。明朝皇帝喜歡飼養老鷹,相傳這條胡同原來的名字是餵鷹胡同。這樣看來,北京南城象來街、虎坊橋一帶,在明朝時候還是個動物飼養區呢!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