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列拉

霍亂(Cholera),早期譯作虎力拉,是由霍亂弧菌所致的烈性腸道傳染病,臨床上以劇烈無痛性瀉吐,米泔樣大便,嚴重脫水,肌肉痛性痙攣及周圍循環衰竭等為特徵。霍亂弧菌包括兩個生物型,即古生物型和埃爾托生物型。過去把前者引起的疾病稱為霍亂,把後者引起的疾病稱為副霍亂。1962年世界衛生大會決定將副霍亂列入《國際衛生條例》檢疫傳染病“霍亂”項內,並與霍亂同樣處理。解放後我國已消滅本病,但國外仍有不斷發生和流行。

基本信息

虎列拉(cholera) 病名,急性傳染病霍亂的舊稱,亦簡稱虎疫。

霍亂是由霍亂弧菌引起的急性腸道傳染病,屬於國際檢疫傳染病之一,也是我國法定管理的甲類傳染病。它可引起流行、爆發和大流行。臨床特徵為劇烈腹瀉、嘔吐、大量米泔樣排泄物、水電解質紊亂和周圍循環衰竭,嚴重休克者可並發急性腎功能衰竭。由於霍亂流行迅速,且在流行期間發病率及死亡率均高,危害極大,因此早期迅速和正確的診斷,對治療和預防本病的蔓延有重大意義。霍亂在我國主要發生在夏秋季節,高峰期在7-8月間。2004年年末印度洋大地震和海嘯中遇難人數突破15萬,重災區最先出現的疫情就有霍亂。為了普及傳染病知識,我們特別推出霍亂專題,與您共同關注和防範霍亂的發生和流行。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