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丘[蘇州市虎丘區]

虎丘[蘇州市虎丘區]
虎丘[蘇州市虎丘區]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虎丘區隸屬於中國江蘇省蘇州市,虎丘區位於蘇州古城西側,東臨石湖和京杭大運河,與姑蘇區友新街道、三元街道、白洋灣街道以京杭大運河為界,與姑蘇區虎丘街道,相城區黃橋街道毗鄰;南與吳中區越溪街道、木瀆鎮、藏書鎮、光福鎮接壤;西及西北瀕太湖;北與相城區黃埭鎮、東橋鎮、望亭鎮毗鄰;中心位置位於北緯31°17′52.47″,東經120°34′3.60″;總面積223.36平方公里;轄4街道、3個鎮;總人口35.85萬人(2014年)。2014年,虎丘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950.28億元。 蘇州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位於虎丘區轄區內,與虎丘區政府機構合署辦公。 2017全國綜合實力百強區。 2018年9月,《2018年中國百強區發展白皮書》在京發布,當選2018年中國百強區。 2018年10月,入選2018年全國科技創新百強區、全國綠色發展百強區。

歷史沿革

約公元前1100年 ,周族首領古公亶父長子泰伯、次子仲雍為讓王位,避至江南,建立勾吳。

公元前585年,泰伯十九世孫壽夢為吳王,在位期間於今蘇州平門外西北二里(即虎丘鄉蘇站村)建設宮室、城廓。

秦始皇帝三十五年(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南巡至吳地,適有白虎蹲於閭丘被逐西遁,“走廿余里”處(即今滸墅關)虎失蹤影。

三國,吳赤烏十年(247年)孫權建瑞光塔於婁葑地區南園村西。此為江蘇省內建造最早的塔。

隋,開皇九年(589年)改吳州為蘇州,以姑蘇山得名。開皇十一年(591年)蘇州、吳縣治所遷徙至橫山新郭(至今該地仍稱新郭)。

唐,武德三年(620年)隋末農民軍餘部李子通進攻吳郡,郡守沈法興棄城潰逃,李占據新郭城。武德七年(624年)蘇州、吳縣治所遷回蘇州城內。

宋,建隆二年(961年)動工於後周顯德六年(959年)的雲岩寺塔(俗稱虎丘塔),在虎丘山頂竣工,為八角形仿木結構,樓閣式磚身木檐寶塔,共7層。

明,嘉靖二年(1523年)十二月, 明代著名書畫家、文學家唐寅(1470-1523年)卒。葬於城內桃花塢準提庵後。寅曾中鄉試第一名,世稱唐解元。

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九月, 康熙帝首次南巡。十月二十六日經滸墅關抵蘇,二十七日至虎丘。二十八年、三十八年、四十二年、四十四年、四十六年康熙帝再度抵蘇,皆登虎丘。第六次上虎丘時,御筆親題“虎阜禪寺”匾額。

民國元年(1912年),蘇州改稱吳縣,長洲、元和兩縣,併入吳縣。郊區各鄉鎮均屬於吳縣。

民國十八年(1929年)8月,吳縣實行區、鄉鎮制。橫塘鄉屬吳縣第二區;虎丘鄉分屬第二、六、十二區;長青鄉分屬第一、二、六區;滸墅關鎮屬第一區。

1949年,蘇州解放。近郊農村分7個鄉,分別隸屬市東、南、西3區管轄。

1951年,由吳縣劃出城東、城西兩區組成蘇州市郊區。

1960年7月,橫塘人民公社劃歸蘇州郊區。1983年,恢復橫塘鄉建制。1983年,撤橫塘鄉建橫塘鎮。

2000年1月5日,國務院批准將蘇州市郊區更名為虎丘區。

行政區劃

虎丘區之區劃級別(迄於2010)
一級二級三級更名時間
江蘇省 蘇州地級市 虎丘區 蘇州市郊區於2000年9月2日更名為虎丘區,8日正式掛牌
轄4街道/3鎮,下設2區/2城/1中心:獅山街道、楓橋街道、橫塘街道、鎮湖街道、東渚街道;滸墅關鎮、通安鎮;下設滸墅關經濟開發區、蘇州高新區出口加工區、科技城、蘇州西部生態城、保稅物流中心。
高新區管委會、虎丘區人民政府駐地在科普路58號。

領導班子

職位姓名
區委書記吳新明

地理環境

地理位置

虎丘區位於蘇州古城西側,東臨石湖和京杭大運河,與姑蘇區友新街道、三元街道、白洋灣街道以京杭大運河為界,與姑蘇區虎丘街道,相城區黃橋街道毗鄰;南與吳中區越溪街道、木瀆鎮、藏書鎮、光福鎮接壤;西及西北瀕太湖;北與相城區黃埭鎮、東橋鎮、望亭鎮毗鄰;中心位置位於北緯31°17′52.47″,東經120°34′3.60″;總面積223.36平方公里。

地形地貌

虎丘區境內地勢西高東低,吳淞標高4.88m—5.38m,土質粘性,地耐力強,地質穩定。

水文

虎丘區黃海海拔為4.88m—5.38m;近50年平均水位(海拔)2.76m;百年一遇的洪水位(海拔)4.41m;地表水位平均值:3.6m—3.0m。

氣候

虎丘區境內屬亞熱帶季風海洋性氣候,春秋短,冬夏長,四季分明;全年氣候溫和濕潤;年平均溫度17.7℃;年平均相對濕度80%;年平均降水量1099.6mm。常年最多風向為東南風(夏季),其次為西北風(冬季)。

人口民族

截至2010年末區域總人口72.51萬,其中常住人口33.57萬,暫住人口38.16萬,外籍人口0.78萬。

2012年末戶籍人口34.57萬人,暫住人口38.58萬人。

2014年末戶籍總人口35.85萬人,比上年增加6597人,全年戶籍出生人口5158人,死亡人口1837人。年末常住人口59.03萬人,城鎮人口比重達85.63%,比上年增加0.95個百分點。

經濟發展

綜述

2014年,虎丘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950.28億元,比2013年增長8.8%。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2.02億元,比2013年增長3.4%,第二產業增加值661.81億元,比2013年增長7.2%,第三產業增加值286.45億元,比2013年增長13.5%。人均地區生產總值(按常住人口計算)161187元,比2013年增長9.6%。公共財政預算收入突破百億,達100.18億元,比2013年增長9.1%;公共財政預算支出72.27億元,比2013年增長18.4%。

第二產業

2014年,虎丘區實現工業增加值622.81億元,比2013年增長7.1%;實現工業總產值2818.23億元,比2013年增長3.3%,其中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2601.24億元,比2013年增長3.0%。在規模以上工業中,外商及港澳台企業產值2243.12億元,比2013年增長2.3%;新興產業產值1425.89億元,比2013年增長7.2%,高於規模以上工業增速4.2%,占規模以上工業產值比重達54.8%。

2014年,虎丘區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製造業、通用設備製造業、電氣機械和器材製造業三大支柱產業的產值占規上工業總產值的71.7%。

2014年,虎丘區實現建築業增加值39.04億元,比2013年增長8.6%。資質以上建築業企業房屋施工面積466萬平方米,比2013年下降11.7%。

第三產業

滬寧高速公路 滬寧高速公路

2014年,虎丘區房地產開發投資145.63億元,比2013年增長15.8%。商品房施工面積650.51萬平方米,比2013年增長20.4%;竣工面積44.96萬平方米,比2013年下降0.2%;商品房銷售面積103.62萬平方米,其中住宅銷售面積92.46萬平方米,分別比2013年增長25.2%和28.6%。

2014年,虎丘區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06.26億元,比2013年增長13.1%。其中批發和零售業零售額183.88億元,比2013年增長12.6%;住宿和餐飲業零售額22.38億元,比2013年增長17.7%。

2014年,虎丘區擁有國家級特色(著名)商業街2條;國家級、省級商業示範社區4家。

2014年,虎丘區擁有4個國家4A級景區,2個3A級景區,1個國家級濕地公園、1個國家級森林公園,2個全國農業旅遊示範點。全年接待遊客1291萬人次,實現旅遊總收入85.71億元,比2013年增長18.1%;接待境外遊客16.22萬人次,旅遊外匯收入1.71億美元,比2013年增長12.5%。

2014年,虎丘區擁有星級飯店5家,其中四星級及以上飯店4家,星級飯店客房數1435間。

社會事業

社會保障

虎丘區 虎丘區

2014年,虎丘區城鎮職工養老保險參保人數32.25萬人,職工醫療保險參保人數32.97萬人,分別比上年增長3.7%和4.0%;職工失業、工傷、生育保險參保人數分別為31.52萬人、31.70萬人和32.96萬人。

科技事業

2014年,虎丘區蘇南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成功獲批;財政科技經費支出8.39億元,占公共財政預算支出的比重為11.6%;全社會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支出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達到3.4%;年末全區擁有各類專業技術人員11.18萬人,比2013年增長6.3%;當年申請專利12262件,其中發明專利申請6485件,當年授權專利4528件,其中發明專利558件。

教育事業

2014年,虎丘區擁有各級各類學校31所,在校學生4.71萬人,畢業生0.79萬人,專任教師3246人。年末擁有幼稚園42所,在園幼兒1.7萬人。全區學齡兒童入學率100%,國小畢業生升學率100%,國中畢業生升學率100%。

醫療衛生

2014年,虎丘區擁有各類衛生機構185個,其中醫院11個,衛生機構擁有床位2760張,衛生技術人員2889人,其中執業(助理)醫師1006人,註冊護士1173人,分別比上年增長4.4%和3.5%。

交通

虎丘區距上海虹橋國際機場90公里、浦東國際機場130公里,距上海港100公里、張家港港口90公里、太倉港70公里、常熟港60公里。滬寧高速公路、312國道、京滬鐵路、京杭大運河和繞城高速公路從境內穿過,高水準建設的太湖大道橫貫東西。有軌電車1號線、中環快速路高新區段等重大項目在開工建設中。

旅遊景點

白馬澗生態園白馬澗生態園位於蘇州高新區楓橋街道西部,是蘇州西部旅遊區的重要組成部分,占地7平方公里,是整個高新區的一塊原生態“綠肺”。離市中心16公里,內分六個功能區。規劃定位為蘇州城區內的自然生態型休閒度假區,突出生態園的自然生態和文化特點。
虎丘[蘇州市虎丘區] 虎丘[蘇州市虎丘區]
天平山天平山是國家太湖名勝區木瀆的主要觀景地之一。南連靈岩山,北接支硎山,東鄰金山,海拔221米,是蘇州西南諸山中最為高峻的一座山峰。因其山巔平整故名天平山。山上白雲繚繞,又名白雲山。
虎丘[蘇州市虎丘區] 虎丘[蘇州市虎丘區]
靈岩山靈岩山是全國名山之一,地處太湖之濱,位於蘇州城西南15公里處,海拔220米。因山上有許多狀似靈芝的岩石,故稱靈岩山。
虎丘[蘇州市虎丘區] 虎丘[蘇州市虎丘區]
虎丘塔虎丘塔(雲岩寺塔)現殘高48米,為八角仿木結構樓閣式七層磚塔,是江南現存唯一始建於五代的多層建築,腰檐、平座、勾欄等全用磚造,外檐斗拱用磚木混合結構。
虎丘[蘇州市虎丘區] 虎丘[蘇州市虎丘區]
萬佛寺 萬佛寺,因萬佛石塔得名,脈承歷史悠久的南宋名剎——秀峰寺。有著千年歷史的南宋萬佛石塔,是全國文物古建築中僅存的完整南宋石塔。萬佛寺面朝太湖,隔湖與光福窯上山相望。萬佛石塔,原名禪師塔,始建於南宋紹興年間(公元1131-1162年)。據專家考證,石塔距今至少已有850多年的歷史,是鎮湖保存最完好的古代建築,在1956年就被定為江蘇省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虎丘[蘇州市虎丘區] 虎丘[蘇州市虎丘區]

特產

虎丘區有蘇州緙絲、玉石雕刻、蘇州宋錦等特產。

城市榮譽

2017年12月14日,獲評2017年工業百強縣區。

2018年10月,榮獲《中國中小城市綠皮書2018》2018年度全國新型城鎮化質量百強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