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若瑚

蘇若瑚,自幼穎異好學,27歲中舉人,40歲左右從北京回廣州、順德一帶設帳授徒,名滿珠三角。

基本信息

相關經歷

自幼穎異好學,27歲中舉人,40歲左右從北京回廣州、順德一帶設帳授徒,名滿珠三角。
出色的書法藝術,源於深厚學術功底,作為廣東名重一時的書法大家,蘇若瑚對金石的精湛研究的透徹鑽研,常人難及。因此,他的老師,大學者、鹹豐探花李文田亦稱其為“絕大聰明人”。蘇若瑚對西北歷史,特別是蒙古歷史的起源、發展、文化特色都有精深而廣博的研究,後來,他還協助老師李文田編著《元秘史注》等著作。有點可惜,他的著作後來被洪水衝掉。
另外,蘇若瑚對書法自有獨特見解,如他在《書學問答》中就講:“拙處乃沉浸於右,下筆如鐵,神與古合,自出場所,而巧即富於其中”。他還講:“古之論書者,兼論其平生,苟非其人,雖工不貴也。山谷論東坡云:挾以文章妙天下,忠義貫日月之氣,本朝善書,當推為第一。觀其言,有志者可以興矣。”

生平逸事

其一

蘇若瑚的書法,特別是楷書,內含魏唐古碑神韻,精氣內斂,望之觀止。光緒三十三年,蘇若瑚與朋友游白雲山,到山頂後,方丈連忙恭迎,並與眾僧一道懇請蘇先生留下墨寶。蘇若瑚也不謙讓,意定神閒地揮筆寫下“敕賜慶雲寺”六個大字,感恩戴德的和尚們自然道謝不迭,同行的幾位碩學鴻儒只好有點尷尬但不無艷羨地看著蘇若瑚目送手揮。

其二

光緒年間,廣東七十二家陳姓族人聯合建成陳氏大宗祠,祠堂落成之日,以白銀二百兩,請蘇若瑚題“陳氏書院”幾個大字。光緒年間,一兩白銀相當於今天170元,他的字真是名符其實的一字千金。故老相傳,蘇若瑚所用大筆是特製的湖南大豬鬃毛,長逾尺。榜書那天,只見蘇舉人脫衣揮膀,赤足蹲在雪白的素紙上飛龍舞鳳,在人們的一片喝彩聲中完成了生平最為快意的一件雅事。至今,那明俊秀逸,龍躍天門的氣勢與筆致仍叫人敬佩嘆服。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