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耗子

蘇耗子

蘇耗子,又稱“粘耗子”,“蘇葉餑餑”,也有叫“蘇葉乾糧”的。蘇耗子是滿族的風味麵食。

做法

其作法:將粘高梁米或糯米以水浸泡後磨成粘米麵,將小豆煮熟搗成泥做成豆餡,包進粘米麵擀成的圓餅中,外用蘇子葉裹之,上籠屜蒸熟即成。食之香甜可口並帶有蘇子葉的清香,滿族人民不僅平時喜食之,而且時逢祭祀還常用來供神。

來歷

關於蘇耗子的來歷,在滿族中流傳一個聰明媳婦勸夫勤勞的故事。
滿族早期的人家,都得在旗當兵。有的男人當過兵後,長了見識,成就了大業。也有的男人當兵後變得又饞又懶。有這么兩口子,丈夫當兵回家後,莊稼活不願幹了,莊稼飯也不願意吃了,整天好吃懶做,東走西逛。媳婦多次苦口婆心地勸他,但他總是當成耳旁風,一點聽不進去,依舊我行我素。這一天是夏曆六月二十五,正是懶漢的生日。媳婦對他說:“今日是你的生日,你愛吃什麼,說出來我好給你做。你這個人呀!本來是屬虎的,對於吃的本應不挑肥瘦一概狼吞虎咽才對,可是你卻總是挑挑揀揀,這個不吃,那個沒味的。”
懶漢聽了媳婦的話,不慌不忙假裝斯文地說:“哎,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呀,生我那年是虎年,但是那年是個‘小進’,生我那個月也是‘小進’(指一月二十九天)。虎加‘小’字不是小虎崽子嗎?加兩個‘小’字,那不比虎崽子還小嗎?比虎崽子還小的就是貓唄。所以,我名義上是屬虎的,其實是屬貓的。貓當然是最饞的啦,不挑挑揀揀吃魚吃肉哪行呀!”懶漢說完,還得意地望著媳婦笑。
這媳婦見說不過他,又趕上他過生日,只得忍氣吞聲下去準備作飯。她來到自家地里,想摘些青菜,忽然順風飄來一陣“蘇子”的清香,她抬頭一看,地邊的蘇子葉已經長成小菜碟那么大了,她順手摘了一片蘇葉,放在鼻子上使勁聞了聞,說了一句“真香呀”,她端祥著蘇子葉的形狀,想起剛才被丈夫數落的話,一下子想起一個教育丈夫的辦法。她趕忙摘了一些蘇子葉,用衣襟兜回家,又找來一些粘米麵,包上豆沙餡,做成耗子的形狀,然後用蘇葉一裹,那蘇葉的蒂把正好成為耗子尾巴。這媳婦望著蒸熟的散發著清香味的面耗子,心中早有了主意,就等丈夫???q回來,晌午的時候,懶漢回來了。媳婦迎上去,高興地對懶漢說:“今個,我為你的生日準備好了你最愛吃的東西”。懶漢一聽有好吃的,立刻睜大了眼珠問:“是什麼?在哪兒?”,“你看”,媳婦說著順手揭開了鍋。懶漢一看,立刻不高興了,說:“這粘餑餑是什麼好東西,我早就不愛吃了”。媳婦不慌不忙地說:“你再好好看看,這可不是平常的粘餑餑,這是‘蘇耗子’,你不屬貓的嗎,貓可最愛吃耗子。今天你這個懶貓過生日,我用耗子執行你,難道你不喜歡嗎?”,懶漢上午剛說完自己屬貓。中午媳婦就用“耗子”招待他,他一下子沒有了應答之詞,只好硬著頭皮坐下來吃。他吃了一個,覺得蘇葉清香可口,味道真的不錯,於是,他一個接一個,一會兒吃了大半鍋,媳婦見他吃得很飽,就拿來一把鋤頭,對懶漢說:“粘食吃多了,不乾點活消消食是要鬧病的,你快去鏟鏟地吧!”懶漢望著自己的媳婦,覺得她說的有道理,就痛痛快快地找起鋤頭鏟地去了。打這以後,懶漢不僅喜歡吃“蘇耗子”,也漸漸地勤快起來,小兩口的日子過得越來越紅火。別人家的媳婦知道了這事,也都回家給丈夫做“蘇耗子”吃。漸漸地,做“蘇耗子”吃成了滿族的一種風俗。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