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希栻

蘇希栻,男,明朝時期人物,明代福建南安楊梅山下人。

基本信息

人物傳記

蘇希栻(1531—1620),字於欽,號阜山,明代福建南安楊梅山下人。
18歲時赴童生試,獲第一名,得入府庠,學使朱鎮山衡文,選拔為泉州士子之首,保送入京都五經書院。隆慶四年(1570),鄉試始中舉,萬曆二年(1574)登進士第,授許州知州。許州轄有4縣,地當要衝,希栻赴任後考察該地利弊,嘆息道:“世好繁縟,吾處之以簡;世好詭譎,我應之以直。吾不能安享車馬俸祿而折腰道旁,仰上官聲色辦事;更何況先催科派賦,後撫字百姓,如不能輕刑簡政,豈不有違聖人之教?”於是,慰問疾苦,摧抑豪強,請停不是急需的征派,讓百姓得以休養生息。凡來往公使橫索郵鋪遞傳者,均嚴加拒絕,廣集優秀士子入許州西湖書院學習,成績優異者,月供銀一兩為生活費,並請學使指定專職司訓督導,因此,士子向學成風。希栻執法公允,明於判斷,敢於行事,文書公牘皆親自審理。例如屬縣有二貧戶,二子相狎昵,甲為鞀貨郎。一日,乙遇甲于田間,因嬉斗不慎而傷甲頭,血流面頰,甲因而臥地不走,乙更賭興挑貨郎擔回家,乙父大加責罵,並親自挑貨擔至甲家賠禮謝過。甲意未足,竟告於官,縣官以“強盜得財傷人罪”結案。上文至州,希栻認為:以傷人定罪則對,以強盜得財則不確,何況其父已事前登門還貨謝過,至少當以自首免罪。據此放乙出獄。時許州副職一為山西人,年老,貪財好賄,曾被前官評貶,竟遷怒希栻。此老有婿為開封府副職,而該府同知,又是其同鄉,便圖報復,曾因追兵事,州吏不曾照會而捉捕,又不遣還,便共向山西籍直指進讒言,即以“放走一死罪”為詞論劾,希栻即被免職,時希栻蒞任僅10個月,聞罷職訊,坦然對屬吏道:“吾燈窗之事畢矣,餘事付之後人。”希栻歸里,居阜陽山下,土室衡門,清貧自守,率兒孫躬耕自給,農餘課兒孫讀書,自題門聯曰:“家有舊書惟教子,門無新事不迎賓”。治家孝友敦睦,關心鄉梓,置義倉,修霞舒里社、築太湖民堡,葺梅隴阡履濡橋,築月半洋水壩,重修雪峰寺等。府縣官聞知屢請,竟不得一見。卻時與告老尚書黃鳳翔,退職御史、侍郎詹仰庇等賦詩結社,讀書怡情。退居45年,手不釋卷,能寫蠅頭小字。萬曆四十八年(1620)卒,享年90歲。著有《杜詩全集注》、《杜詩選注》、《漢魏詩注》、《詩集解》、《文選擇注》、《莊子注》、《騷賦匯草》、《管班存質》、《瘦生匯草》、《拾存零草》及《阜陽蘇氏族譜》傳世。

史書記載

清·李清馥《閩中理學淵源考·卷70·縣令蘇阜山先生希栻》:
“蘇希栻(名志夔),字於欽,號阜山,南安(霞舒鄉[今康美])人。(故居康美石鰲頭“知州廳”進士匾尚存)
(蘇希栻生於明·嘉靖十年(1531年)。
祖父蘇彬,號梅山,南安邑庠生,鄉人稱為“公道四官”,泉州知府贈匾“齒德兼優”。
父蘇燦,號梅石,南安邑庠生,勤謹課學,創立聞名一時的“梅石精舍”。)
初試有司,督學朱衡拔首泉士,所登答子書策,有老宿未經見聞者。
(蘇希栻自幼聰穎敏捷,博涉群書。少年時,有群蜂飛集於書架,出口成《來蜂賦》,眾皆稱奇。15歲鄉試得高等,18歲充邑弟子員,19歲應試入獎格,22歲以督學試更得頭名,大為學使朱鎮山賞識,徵召入五經書院。
嘉靖四十三年甲子(1564年)春,倭寇犯泉州,霞舒鄉深受其害,蘇希栻父母均蒙難於福山土堡。蘇希栻念有志未競,更加勤學益勵。
隆慶四年(1570年),蘇希栻中舉人。)
萬曆二年(1574年)成進士,上公車。朱督學時為大司空,御史大夫葛端肅 皆遣子受業。
希栻雅明經術。先是,以諸生設帳蔣氏,時馨從於漳平,楊氏道賓從於紫雲,後所造皆聞人也。
(蘇希栻曾在漳平、泉州紫雲寺(即開元寺)設館授徒,晉江人、太史楊道賓、中江知縣蘇九潤,以及朱維京、葛曦,皆出其門下,後成為朝廷名臣。)
初仕許昌,甫數月,清節大著。會直指按部繩以拜跪之節,遂拂衣歸,時年四十五。
(蘇希栻為奉直大夫,授河南許州知州。這時蘇希栻已45歲,題聯自勉:“強年始登仕路,一試便為大夫。”
時許州管轄四縣。蘇希栻上任後,詢疾苦,鋤毫惡,請停不合理稽徵雜稅,以民生息。凡往來公吏,橫索他人者,一律嚴加訓斥。許州有西湖書院,蘇希栻請學憲聘請名師,召集各縣士子深造,優秀者月給一金。每逢初一、十五題詩品文,學者回響,蔚然成風。
蘇希栻強明自任,兼通法令,文書公牘皆親自審理,明察公斷,政通人和,甚得州民好評。
當時許州同知是山西人,年老貪財好賭,曾被前任知州評貶,竟遷怒於蘇希栻。此人的女婿是開封府同知,便向山西巡撫誣告蘇希栻。
蘇希栻的岳父是抗倭殉難被謚封為昭毅將軍的歐陽深,妻弟是廣西按察使歐陽模,姑表陳瑞山任河南副使巡按,姨表是狀元莊際昌,外甥李淑元任太長侍卿,堂弟蘇夢燦任河南信陽知州,要分辨開脫並非難事,但蘇希栻曰:“了(失)官沒了進士。”“吾燈窗之事畢矣,餘事付之後可也。”遂拂袖歸鄉。)
後田居之年恰如之。歸田後,與里中黃文簡(黃鳳翔)、詹司寇(詹仰庇)諸耆英結社賦詩。
老年治莵裘(霞舒鄉)阜陽山之阿,遂斷城市而專山林。
修族譜(三修《阜陽蘇氏族譜》),清理義倉,建始祖祠宇、墓寮,葺治梅隴阡履濡橋(該橋貫通永春、德化),此為政於宗者。
修‘霞舒里社’,築半泮水壩,溉田五十頃,栽植苦叢以障曲溪水患,重新雪峰寺名勝,築太湖民堡以豫不虞,此為政於鄉者。
凡所心畫,制朴而詳,費鉅而省,興利除害而可久。
至兒曹,則土室衡門,八口不能三食。
(蘇希栻自題門聯:“心裡有天皆白日,眼中無地不青山。”“家有舊書惟教子,門無新事不迎賓。” 一門六子五庠生。地方官員力邀蘇希栻復出,均遭婉言拒絕。 )
平生克耐堅苦,老眼昏花,而對書瞭然,自著《管斑存質》、《注莊子》、《注離騷》(《騷賦匯草》)諸書,又《選詩集解》、《杜詩選注》二部,尤時所傳誦。其根本,則在族譜、義倉,設圖立格,條理整然。
(蘇希栻所著,尚有《雪峰志詠》、《杜詩全集注》、《漢魏詩注》、《文選擇注》、《瘦生匯草文集》、《拾存零草》等傳世。 )
嘗手簡子侄曰:‘凡乾公事如己事,則事無不濟;惜公錢如己錢,則費無不省。吾半生任勞任怨,惟仰不愧祖、俯不愧心而已。爾曹慎之。’
卒年九十(卒於泰昌元年,1620年)
(附李氏叔元撰賓席文曰:‘先生誠心為質,直道而行。夙抱時名,濟南 葛端肅曾遣子受業。雅明經術,宗伯楊文恪曾執贄及門。晚登甲第,出守輿州,骨鯁忤上官,彭澤之腰不折,芰荷返。初服衡宇之賦,遂成扄戶著書,茹蔬課子丘園四十載,突煙時斷時續,而建家廟,築墓庭,拳拳以木本水源為先。宗族五百人,食指如櫛如星;而修譜牒,揭規條,諄諄以孝友睦婣為重雲。’《南安邑志·李鹿巢集》) ”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