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

蘇州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是蘇州大學材化部下設的一個學院,成立於2013年4月。由原材料科學與工程系、高分子科學與技術系及部分化學和化工系的教師組建而成。

辦學條件

院系專業

現設有5個本科專業,分別為材料科學與工程、高分子材料與工程、無機非金屬材料與工程、材料化學、功能材料。擁有材料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碩士點、博士點和博士後流動站。

師資力量

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師資力量雄厚,現有教師85人,其中國家傑出青年獲得者2人、教育部新世紀人才計畫3人、江蘇省新世紀學術帶頭人1人、省(部)級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5人、省“333高層工程”中青年領軍人才3人、江蘇省“青藍工程”中青年學術帶頭人1人、江蘇省優秀教育工作者1人、江蘇省“創新團隊”1個、江蘇省高層次創新創業人才引進計畫2人、校特聘教授7人、國外講座教授4人。學院有多位教授在國際著名學術期刊擔任學術兼職。

科研平台

目前,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建有江蘇省新型高分子功能材料工程實驗室、江蘇省先進高分子材料設計及套用重點實驗室、江蘇省環境保護水體有機污染樹脂吸附法治理重點實驗室、蘇州市環保吸附材料與技術重點實驗室、全國石油和化工行業有機廢水吸附治理及其資源化重點實驗室、蘇州大學大分子與生物表界面重點實驗室、蘇州大學生物醫用高分子材料重點實驗室、蘇州大學手性化學實驗室、蘇州大學先進樹脂基複合材料重點實驗室。

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的科研工作以國際科學前沿和國家戰略需求為導向,既鼓勵原創性基礎研究,也積極推進面向國家重大科技需求的套用研究,取得了一大批在國內外具有重要影響的研究成果。目前的研究方向主要包括高分子設計與合成、生物醫用高分子材料、新能源材料、多進制電存儲信息存儲材料與器件、先進複合材料和納米功能材料等六大方向。

研究方向

▲研究方向一:高分子設計與合成

(1)聚合反應方法學

可控/“活性”自由基聚合;

離子聚合和配位聚合;

縮合聚合新方法;

高分子反應新方法;

超分子聚合物的設計與合成;

高分子光反應。

(2)拓撲結構高分子的設計與合成

▲研究方向二:生物醫用高分子材料

(1)大分子與生物表界面

蛋白質、細胞與生物材料表面的相互作用機理;

表面拓撲結構與化學結構的協同作用對材料生物功能的調控;

生物材料的分子識別與信號傳導;

通過材料表面改性實現生物材料的功能化,如抗生物污染材料、抗凝血材料、生物檢測材料、生物分離材料、生物活性材料等。

(2)生物醫用高分子材料

生物可降解高分子材料;

智慧型型藥物釋放系統;

腫瘤的靶向治療和診斷;

仿病毒高分子基因載體;

生物組織工程支架材料;

螢光探針和感測材料。

▲研究方向三:新能源材料

(1)有機光伏材料與器件

高效有機半導體給體和受體光伏材料;

高性能電極界面修飾層材料;

透明導電聚合物電極材料;

高性能有機光伏器件的製備與表征。

(2)離子液體與離子聚合物與能源器件

▲研究方向四:多進制電存儲信息存儲材料與器件

多進制有機及聚合物材料設計合成及其納米薄膜可控制備;

納米尺度多進制電存儲器件的製備研究及穩定性研究;

大面積柔性電存儲器件製備及穩定性研究;

納米器件微觀尺度下材料和電極之間的表界面研究及性能調控;

電存儲器件的性能與存儲機理理論模擬研究。

▲研究方向五:先進複合材料

(1)高性能熱固性樹脂的設計合成與改性;

新型耐熱熱固性樹脂的設計合成;

熱固性樹脂的增韌方法與增韌機理;

多功能阻燃劑的設計合成及其阻燃樹脂的研究;

超支化聚合物的設計合成及其熱固性樹脂體系的結構與性能。;

(2)高性能纖維及改性

特殊結構雜化靜電紡絲的製備及套用;

高分子纖維材料的製備及套用;

高性能纖維的綠色改性技術。

(3)功能吸附材料

納米吸附材料的設計合成;

細微顆粒物(PM2.5)的捕集技術;

有機廢水和廢氣的治理及污染物資源化技術;

重金屬廢水和土壤的治理及資源化技術。

(4)結構/功能一體化複合材料的設計與製備

自修復複合材料的設計與製備;

結構/透波複合材料的研究與開發;

複合材料的界面及其效應;

複合材料的低成本成型技術。

▲研究方向六:納米功能材料

(1)多元納米催化材料的設計合成

綠色催化體系的建立;

(2)手性起源、轉移和放大

手性納米材料的製備;

分子組裝和單手螺旋納米結構的控制與套用。

(3)無機發光材料和微結構

材料電子結構、缺陷與物性的理論計算、模擬和實驗觀察;

新型發光和光存儲材料的生長工藝和性能;

晶體、玻璃或陶瓷的固態微結構表征。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