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中區

2009年末,全區戶籍人口60萬人。 2009年,全區完成工業總產值1078億元,比上年增長4.5%。 2009年,全區實現服務業增加值205.2億元,增長16%(按可比價計算)。

基本信息

一、吳中概況:
1.地理位置
吳中區位於歷史文化名城蘇州南部,北與蘇州古城、蘇州工業園區、蘇州高新區接壤,西銜太湖,與無錫市、浙江省湖州市隔湖相望。地理坐標為東經119°55′~120°54′,北緯30°56′~31°21′。全境東西長92.95公里,南北寬48.1公里。
2.區劃人口
全區陸地面積742平方公里,太湖水域面積2425平方公里,其中屬吳中區的水域面積約1459平方公里。吳中區下轄1個國家級太湖旅遊度假區、1個國家級農業園區、1個省級經濟開發區、7個鎮、8個街道和穹窿山風景管理區。
2009年末,全區戶籍人口60萬人。
3.歷史文化
吳中區歷史悠久,是吳文化的發源地。約一萬年前的舊石器時代,吳地已有先民生息繁衍。五千年前的新石器時代,創造了先進的“良渚文化”。三千多年前,泰伯在吳地建“勾吳”國,始有歷史紀錄。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中國,設定“吳縣”,縣名沿用至20世紀;1995年6月,經國務院批准,撤銷吳縣,建立吳縣市(縣級);2000年12月31日,撤銷吳縣市,原吳縣市轄區分設為吳中區與相城區,2001年2月28日正式宣布。千百年來,這塊有著深厚歷史文化積澱的土地上,人文薈萃,英才輩出。兵聖孫武、草聖張旭、塑聖楊惠之、繡聖沈壽,有“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風範的北宋著名政治家范仲淹及主持營造北京故宮的明代建築大師蒯祥等一大批歷史名人曾經生活在吳中大地,譜寫了吳中歷史千古流芳的華美篇章。
4.特色資源
吳中區位於太湖之濱,生態環境優越,自然資源豐富,是聞名遐邇的“魚米之鄉”。吳中區是洞庭(山)碧螺春茶的原產地,主要農副產品有優質稻米、枇杷、楊梅、銀杏、板栗、桂花、席草、茭白、蓮藕、水芹、芡實、茨菇、荸薺、蓴菜、紅菱、花卉、苗木、太湖大閘蟹、太湖三白(銀魚、白蝦、白魚)、青蝦、鱖魚、鰻魚、河蜆、鱉和藏書山羊、東山湖羊、生態草雞等,其中洞庭(山)碧螺春茶被評為中國馳名商標。
吳中民間工藝發達,形成了刺繡、雕刻、緙絲、建築技藝、青銅鑄造、古琴製作、書畫裝裱等行業。這些匠心獨具的精巧技藝,深受歷朝歷代皇室和平民的喜愛,成為中國獨樹一幟的蘇派之作。
5.風景名勝
吳中區境內名勝古蹟雲集,旅遊資源豐富,既有秀美的湖光山色,又有豐富的人文風物。全區現有甪直、木瀆2個國家級歷史文化名鎮,明月灣、陸巷2處國家級歷史文化名村,東山、金庭、光福3個江蘇省歷史文化名鎮,胥口、木瀆、甪直被授予“中國民間藝術之鄉”。全區共有縣級以上文物保護單位91處,其中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7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6處。“太湖風光美,精華在吳中”,13個國家級太湖風景名勝區中有6大景區在吳中境內。近年來,吳中區先後成功舉辦了蘇州?吳中洞庭(山)碧螺春茶文化旅遊節、中國蘇州孫子兵法文化旅遊節、蘇州太湖梅花節、中國太湖開捕節、木瀆(藏書)羊肉美食節、蘇州甪直水鄉服飾文化旅遊節、中國園林古鎮木瀆旅遊節、東山民俗風情旅遊節等旅遊節慶活動。
二、經濟實力
1.綜合實力
近年來,吳中區著力打造蘇州城南工業帶,環太湖旅遊經濟帶和吳中新城商圈三大板塊,推動三次產業協調發展,綜合經濟實力不斷增強。2009年,全區地區生產總值510億元,比上年增長12.2%,其中人均地區生產總值(按戶籍人口計算)86698元,按當前匯率折算,人均地區生產總值12697美元,同比增加769美元。完成全口徑財政收入152.5億元,地方一般預算收入突破50億元,較上年分別增長10.8%和11.6%,地區生產總值三次產業比例為2.3:57.5:40.2。
2.農業
深化農產品“六個一”工程,大力發展集約化、標準化的現代高效農業,發展生態農業、旅遊農業、品牌農業和“三資農業”。2009年全區實現農林牧漁業總產值26.52億元,同比增長7.2%,擁有省、市名牌農產品58隻,無公害農產品和綠色、有機食品180隻。全區規劃現代農業示範區6.49萬畝,已建成東山優質蔬菜示範基地、甪直車坊江灣水生蔬菜示範基地等6個現代農業產業基地,正在進一步配套完善東山白沙枇杷示範區、金庭水月塢碧螺春茶示範區項目建設。全區丘陵山地果品產業調優發展工作深入推進,規模農業輻射帶動效應進一步增強。品牌農業成效顯著,蘇州太湖洞庭(山)牌碧螺春茶被國家工商總局授予中國馳名商標稱號。
3.工業和建築業
深入推進新型工業化戰略,制定出台“5+2”產業培育振興計畫。2009年,全區完成工業總產值1078億元,比上年增長4.5%。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創造總產值845.3億元,比上年增長4.2%。高新技術產業迅猛發展,全年實現高新技術產業產值310.6億元,占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36.7%,提高1.7個百分點。全區建築施工企業全年完成建築業總產值102億元,竣工產值87億元,分別較上年增長16%、16.2%,施工面積853萬平方米,較上年增長7.3%,竣工面積405萬平方米,較上年增長11.7%。
4.服務業
依託獨特的“太湖山水”資源,藉助“長三角中心花園”的區位優勢,全區服務業發展迅猛。2009年,全區實現服務業增加值205.2億元,增長16%(按可比價計算)。占GDP比重為40.2%,同比提高2.6個百分點,對經濟成長的貢獻率達69.9%,同比提高23.7個百分點,服務業的影響力和對全區經濟發展的拉動作用不斷強化。以商貿、金融、房地產、旅遊等為主的服務業快速發展。
(1)國內貿易業
國內貿易加快發展。深入實施“萬村千鄉”市場工程,全面開展“家電下鄉”活動,充分挖掘農村市場消費潛力,著力擴大民眾生活消費。全區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72.6億元,同比增長19.8%,其中批發零售業152.8億元,同比增長25.6%。
(2)金融業
金融業運營保持持續、快速、穩健的發展態勢,構建起門類齊全、功能完備的金融服務網路體系。至2009年末,金融機構貸款餘額626億元,比年初增加了153.5億元,存款餘額突破760億元,達763.5億元,比年初增加175.9億元,其中:城鄉居民儲蓄存款餘額323.2億元,較年初增加53億元。
(3)房地產業
依託太湖山水,全力打造“山水蘇州?居住吳中”品牌,2009年,全區房地產業在調整中穩步發展。全年完成房地產開發投資52.4億元,同比增長19.3%。全年銷售住宅類商品房257萬平方米,銷售收入177億元,較上年分別增長185%、179%。
(4)旅遊業
旅遊產業穩健發展。2009年,加大旅遊形象宣傳,推出旅遊年卡,組織境內外推介活動,在中央電視台等知名媒體投放旅遊形象廣告,旅遊產業繼續升溫。出台旅遊產業發展激勵機制,景區景點創A、賓館酒店創星申報踴躍。全區累計接待遊客1296.6萬人次,實現旅遊總收入110.6億元,較上年分別增長15.2%和14%。
5.對外開放
外向型經濟優勢明顯,著力構築高水平、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對外開放格局,外商投資企業投資強度不斷增大、質量不斷提高、規模不斷擴大,區內集聚偉創力研發中心、麥德龍商場等世界500強企業13家。2009年,全區完成進出口總額50.5億美元,其中出口總額31.9億美元。新批外資企業56家,超千萬美元外資企業31家,新增註冊外資11.1億美元,實際利用外資4.5億美元。
6.民營經濟
民營經濟快速發展,已成為推動全區經濟發展新的生力軍。2009年,全區新增私營企業2568戶,個體工商戶6800戶。目前,私營企業的登記註冊戶數達14666戶,註冊資本425億元,比上年分別增長18.7%和29.6%;個體工商戶31733戶,註冊資金15.5億元,比上年分別增長16%和17.4%。全區累計註冊商標2022件,其中中國馳名商標1件,省著名商標19件,市知名商標32件。
二、城建環保
1.城市建設
圍繞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南部做優”的目標和“接軌、融入”的要求,加快實施中心城區建設,以東吳南北路和運河風光帶為十字軸線的20平方公里中心城區提標升級全面提速。完成4個老新村綜合改造,新蘇國際、恆潤大廈等一批現代高層樓宇相繼建成,建築高度超200米的吳中新地標中潤廣場開工建設。
2.載體平台
載體平台不斷最佳化。形成吳中科技園為主體的“一園多區”格局,規模效應日益顯現。吳中科技園認定為省科技創業園、現代服務業集聚區和留學人員創業園,動物實驗開放服務中心擴建工程啟動實施,國家級醫藥專業孵化器設施建設和創建工作同步推進,綜合配套區一期工程基本建成。木瀆金楓路創新創意街區初具規模,東創、博濟科技園項目合作積極展開。太湖科技產業園、蘇州太湖現代裝備產業園啟動建設,太湖科技產業園認定為省國際服務外包示範區。市藥檢所及其藥品進口口岸檢測實驗室、同濟大學蘇州研究院、西安交通大學技術轉移(蘇州)中心等機構相繼入駐,國家檢測認證集團與蘇州電器科學研究院項目簽約合作,蘇州現代服務業總部大廈揭牌啟用。全區新增省、市企業技術中心15家,累計達41家。
3.交通條件
吳中區地處長三角中心位置,蘇南水陸交通要津。目前,全區構築了以蘇嘉杭高速、繞城高速西南段、蘇滬高速、蘇崑太高速為主的主框架,以227省道、230省道、343省道為國省道幹線公路的次骨架,以吳中大道、東方大道、東山大道、環太湖公路、東山環山路等27條區鎮公路為地方公路的次骨架和以縱橫交錯的鎮村公路為補充的公路網路。至2009年末,全區等級公路總里程已達 1381公里,所有鎮、區、街道均可在15分鐘內駛上高速公路,正在建設中的蘇州市輕軌4條線路全部穿越吳中區。
境內河道縱橫交錯,總里程達350.22公里,其中有京杭大運河,蘇申內、外港線、滸光運河和蘇西線等7條等級航道。水上運輸通江達海,十分便捷。全長4348米的太湖大橋,是中國內湖第一長橋,連通了太湖中最大的島嶼西山島,不僅帶動了金庭鎮的經濟開發,而且形成了獨特的橋島風光。
4.環境保護
生態環境建設舉措紮實。2009年,全區完成環保生態投入超20億元,實施水、大氣和固體廢物污染防治等重點工程20項,建成太湖水質和空氣自動監測站6座,9個“河長制”考核斷面全部達標,集中式飲用水源地和水域功能區水質達標率均保持100%,小康社會環境質量綜合指數達96.6分,生態環境進一步最佳化。
四、社會事業1.科技
科技創新步伐加快,自主創新能力不斷增強。2009年全區組織實施各級各類科技項目151項,其中國家級6項,省級18項,市級55項。爭取市以上科技經費4038萬元。獲區級以上科技進步獎34項,其中獲市科技進步獎7項,省級1項。全年專利申請量3000件,專利授權量941件。實現高新技術產業產值達304億元,占規模以上工業比重達36%。全年新增高新技術企業18家、民營科技企業33家,新增省級高新技術產品30隻。
國家火炬計畫吳中醫藥產業基地努力打造“吳中藥港”,保持了年均20%以上的增幅。積極開展醫藥研發服務外包業發展的研究,建設醫藥研發公共服務平台。吳中經濟開發區獲批中國太陽能光伏產業示範基地,百世德、尚德庫特勒、賽維LDK研發中心等一批光伏產業的龍頭企業落戶吳中,光伏產業的規模效應和集聚效應正在加速形成。
2.教育
全區終身教育體系日益完善,教育資源配置日趨合理,形成“體系完整、布局合理、發展健康、富有特色、人民滿意”的教育格局。2008年,3周歲以上兒童入園(學)率達99.5%,國小入學率、畢業率、升學率均為100%,國中入學率、鞏固率、畢業率均達100%,升學率為99.55%;殘疾兒童少年和貧困家庭子女入學率均為100%;外來務工人員子女義務教育入學率達100%;高中段教育毛入學率達100%,普高與職高之比為51:49;高等教育毛入學率達55%。新增勞動力人均受教育年限達14年以上。義務教育階段學校全部建成蘇州市教育現代化學校,區域教育現代化建設水平處全省、全國前列。
3.文化
文化建設持續加強。2009年全區公益性文化陣地面積增至10萬平方米,人均0.18平方米。民眾文化事業蒸蒸日上,確立了廣場文化“月月演”品牌,年均組織演出近30場;圍繞慶祝建國60周年主題,舉辦“祖國在我心中”大型主題歌會。文藝精品力作不斷湧現,歌曲《天下第一碧螺春》申報省、市“五個一”工程獎,中篇彈詞《吳宮遺恨》先後奪得省曲藝節、國家第四屆評彈藝術節最高獎。成功舉辦非物質文化遺產生產性保護座談會暨第三屆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蘇州論壇。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增至3項、代表性傳承人4人,《陸氏族譜》等7部館藏古籍列入國家珍貴古籍名錄,《周禮句解》等15部入選省級珍貴古籍名錄。香山幫傳統建築營造技藝入選世界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春在樓成為全省第一個經省政府公布實施保護規劃的國保單位。2009年吳中區被再次命名為“全國文化先進區”。
4.體育
體育事業成績顯著。全區所有行政村全面完成省“萬村體育健身工程”,100%行政村建有全民健身工程(點)。啟動建設城區現代文體中心,成功承辦輪滑世界盃環太湖馬拉松賽、全國山地腳踏車錦標賽、江蘇省首屆社區桌球邀請賽等重大賽事,吳中區籍運動員在北京奧運會上摘金奪銅,區領辦的省擊劍隊在第十一屆全運會上摘得5金2銀4銅;區代表隊獲得全國象棋之鄉象棋邀請賽團體亞軍;木瀆實驗中學手球隊獲得全國中學生手球聯賽國中男子組冠軍、女子組亞軍。
5.衛生
衛生事業健康發展,社會公共衛生保障體系進一步完善。2009年末,全區擁有醫療衛生機構244家,其中醫院、衛生院27家,社區衛生服務站80家,門診部、診所等134家,公共衛生服務機構3家,全區醫療機構擁有開放床位2152張、衛生技術人員2789人。建成“江蘇省社區衛生服務先進區”,社區衛生服務補助經費人均27元。實行城鄉一體化社會醫療救助辦法,農村合作醫療保險人均籌資標準320元。實現衛生監督重心下移,建成衛生監督分所6個,中心鎮衛生監督機構建成率100%。疾病預防控制工作進一步落實,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通過國家實驗室認可,全區15個鎮(街道)均建成“蘇州市流動兒童計畫免疫管理達標鎮(街道)”。實施“母嬰陽光”工程,保障婦女、兒童健康,區婦幼保健所建成“江蘇省甲等婦幼保健所”。
五、人民生活
1.人民生活
人民生活水平和質量不斷提高。2009年,全區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849元,增長10.5%;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13047元,增長10.1%。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支出為17752元,同比增長6.6%。農村居民生活消費支出人均支出9689元,增長了8.6%。居民儲蓄存款繼續增加,年末居民儲蓄存款餘額323.2億元,比年初增加53億元。年末城鎮居民人均住房面積為34平方米,農民人均住房使用面積74.3平方米。
2.社會保障
社會保障制度不斷完善。2009年,全區就業形勢保持穩定,完成新增就業崗位5.4萬個,其中面向本地勞動力11049個,幫助13163名失業人員就業,幫助困難群體實現就業5616人。社會保障水平穩步提高,企業退休人員、被征地農民置換城保養老人員養老金分別提高到每月1351.7元、624.3元,農保基礎養老金提高到每月140元,被征地老年人員保養金提高到每月350元,農村合作醫療保險人均籌資標準提高到320元,參保人員醫療費用補償最高標準提高到15萬元。
3.精神文明
以慶祝新中國成立60周年為契機,紮實開展“迎國慶講文明樹新風”民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全面做好“公共文明指數”測評和市級精神文明創建迎檢工作。開展“國慶60周年行業文明風采展”和評選“行業文明之星”、公民道德宣傳日、文明交通志願者活動,組織實施愛國主義電影放映月、“祖國在我心中”大型主題歌會、“共和國的腳印——經典回眸老報紙展”以及“輝煌吳中”美術書法攝影精品展等系列活動,謳歌建國60年來吳中大地的巨大變遷,為全區經濟社會平穩較快發展提供強大精神動力。
4.民主法治
以爭創“法治縣(市、區)創建工作先進單位”為目標,加快推進“法治吳中”建設。深化司法體制改革,強化司法監督,維護司法公正,積極推進行政指導工作,改善市場和投資環境,大力建設法治政府。開展新一輪“平安吳中”創建活動,夯實綜治基層基礎工作,構築維穩第一道防線。進一步健全和完善外來人口管理和服務機制,加大對突出治安問題和治安混亂區域的整治力度,維護良好社會秩序。實施法治品牌戰略,紮實推進“五五普法”和依法治區工作,為“和諧吳中”提供公平正義的法治環境。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