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中七戰七捷紀念館

蘇中七戰七捷紀念館

蘇中七戰七捷紀念館位於江蘇海安縣城中心,長江中路68號,建於1986年,原名“蘇中七戰七捷紀念碑管理處”,1998年更名為“蘇中七戰七捷紀念館”,是國家“紅色旅遊”景區、國家“AAA”級旅遊景區、南京軍區青年官兵傳統教育基地、江蘇省全民國防教育示範基地、江蘇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南通市青年馬克思主義者思想教育基地。

基本信息

歷史

蘇中七戰七捷紀念館 蘇中七戰七捷紀念館
蘇中七戰七捷又稱蘇中戰役1946年7月13日—8月27日華中野戰軍在粟裕譚政林的指揮下,以3萬兵力迎擊美式裝備的國民黨軍12萬之眾,連續作戰七次,仗仗奏捷,取得殲敵53000餘人的勝利,延安總部發言人高度評價蘇中戰役,稱其“七戰七捷”。蘇中七戰七捷在政治上、軍事上具有極其重要意義,它書寫了中國戰爭史上以少勝多的典範篇章,加速了解放戰爭勝利進程,彰顯了蘇中軍民偉大力量,表現了粟裕非凡的軍事指揮才能。蘇中七戰七捷永載史冊。

為紀念蘇中戰役的偉大勝利,南京軍區、中共江蘇省委、江蘇省人民政府按中央指示,應人民心愿,決定在蘇中戰役指揮部所在地—海安興建紀念館,原國務院副總理、國防部長張愛萍為紀念館題名。

設施

蘇中七戰七捷紀念碑蘇中七戰七捷紀念碑
紀念館景區占地30畝,約21000平方米,建有紀念碑、陳列館、國防園、廣場等。紀念館通過現代手法藝術再現了蘇中戰役經過、歷史地位和重要意義,並珍藏數百件革命文物史料,是蘇中戰役和粟裕研究的重要陣地。景區內景點眾多,有聞名中外的“天下第一刺刀”、“中華第一捷”碑廊、以及“蛟龍爭雄”、“霞映紅櫻”、“煙籠水鄉”、“雄鷹展翅”等;有日本櫻花園、長壽園、桂花園、紫玉蘭園、將軍林和珍貴的花卉;有如鏡的水幕,變幻的噴泉,閃爍的燈光和田園音響。
景區內服務設施齊全,有蘇中名優特產品和旅遊紀念品;有可供百人同時品茗賞景茶座和聚賢閣、愛心屋;有帶來視聽享受的多功能報告廳;有賓館、餐廳等,同時景區還為遊客、參觀者提供全程講解、攝像和代訂機票、火車票等服務項目。

館藏展品

粟裕繳獲的拐杖

軍 裝

毛澤東手跡

粟裕書稿

檯燈

相機

自動鉛筆

拖車

粟裕曾用過的椅子

館外展品

T34式坦克

65式雙管37高射炮

56式85加農炮

54式122榴彈炮

主要景點

蘇中七戰七捷紀念碑
蘇中七戰七捷紀念碑蘇中七戰七捷紀念碑
蘇中七戰七捷紀念碑的設計者是東南大學齊康教授,他設計獨到,別出心裁,打破傳統的設計模式,不用碑頂,沒有碑帽,碑身造型設計成為一把直聳雲霄的刺刀,用古銅色天然花崗岩拼接砌成,拔地而起,直刺青天,象徵著當年新四軍指戰員馳騁華中戰場的那種英雄氣概。碑高27米,“2、7”寓意“七戰七捷”。碑基、台階、擋土牆,乃至地面上的幾何圖形……無一不寓“七”於其中。設計的構思新穎,藝術風格之獨特,堪稱世界之最,令所有參觀瞻仰者稱奇叫絕。

“蘇中七戰七捷紀念碑”,似一把刺刀矗立在廣袤的蘇中大地上,寬闊的204國道偎依在它的身旁。這是老區人民的驕傲,也是老區人民的光榮。有人自豪地說:“我們七戰七捷,敵人七戰七敗。”然而,“七戰七捷”,只能說明過去,那是歷史。我們要立足今天,面向未來。前事不忘,後事之師。所有炎黃子孫,都要為振興中華作出貢獻。讓我們弘揚七戰七捷的革命精神,再創社會主義建設新時期“七戰七捷”的奇蹟,把我們的國家建設得更加和諧與美好。

“中華第一捷”

周克玉上將為蘇中七戰七捷紀念館題寫碑廊“中華第一捷”

(圖)蘇中七戰七捷紀念館“中華第一捷”

中國新四軍和華中抗日根據地研究會會長、總後勤部原政委周克玉上將,最近在視察全國百家紅色旅遊經典景區和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蘇中七戰七捷紀念館時,得知該館正在籌建“碑廊”,並已在全國徵集“捷”字,達500多件,有黨和國家領導同志的,有全國著名書法家的,有新四軍老同志的,也有業餘書法愛好者的,風格各異,代表了蘇中戰役的勝利,代表了軍民舉杯同慶,慶祝七戰七捷的新輝煌,周克玉上將高興地揮毫為碑廊題寫“中華第一捷”。“捷”是勝利、順捷、順利之意,也是我館點晴之作。

煙籠水鄉

蘇中地區素有水鄉之稱,是有名的魚米之鄉,蘇中地區河流眾多,水網交錯,華中野戰軍縱橫馳騁,欲血奮戰情景,又一次在我們眼前再現,瀰漫的煙霧寓意著蘇中戰役的硝煙,又似寧靜的水鄉,霧汽繚繞,噴涌的水柱,寓意著華中野戰軍所向無敵的英雄氣概,水中倒插的七支槍,寓意著戰爭已經過去,人們開始過著和平安寧生活,緩緩而下的流水,讓人感受到生活的甜美,取此名意在蘇中人民在恬靜的環境下,過著幸福的生活,也創造著美好生活。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