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王養生學

孫思邈醫術精湛,醫德高尚。 孫思邈在實踐中總結出一套簡單易行的科學養生方法,即“動以養身,靜以養心”。 孫思邈不自詡神醫,不妖言惑眾,唯潛心研討,著書立說,重修醫德,不論貧富,治病救人,才有民眾歌功頌德。

基本內容

孫思邈醫術精湛,醫德高尚。他認為醫生須以解除病人痛苦為唯一職責,其它則“無欲無求”,要求醫生要替患者著想,儘量用便宜藥治病,並要“博極醫源,精勤不倦”,他曾手療600餘名麻瘋病人,受到百姓尊重。他死後,百姓為他立祠建廟,神而祀之。1104年(北宋崇寧三年)徽宗敕封他為“妙應真人”,後人又尊稱他為“藥王”。
他創造許多健身養生之道,他的至理名言為“人命至貴,貴於千金”,他窮具一生精力,博採眾方,將歷代醫藥經驗的方藥及養生經驗匯集在一起,集唐以前醫學之大成,被譽為古代醫學的百科全書。
孫思邈在他的《千金要方》一書中,把養生作為實現入的社會價值的唯一目標,要求人們摒除名利、喜怒、聲色、神慮、糟散,方能“信順日躋,道德日全,不祈福而有福,不求壽而壽自延”。
孫思邈在實踐中總結出一套簡單易行的科學養生方法,即“動以養身,靜以養心”。認為“流水不腐,戶樞不蠹,以其運動故也”,強調每日“必須調氣補瀉,按摩引導為佳”。在衣著上講求簡樸,適應寒溫氣修變化及清潔乾淨,保護身體,免遭自然氣候的不良影響。在飲食上反對膏梁厚味,淡素其食,倡導“常須少食肉,多食飯”(《千金要方》),“常宜輕甜淡之物,大小麥面、粳米等為佳”,“食慾而少,不欲頓而多”,要人們勿食過時過飽,在性生活中,要人們掌握兩性交合的原則和方法,以便得攝生保健之益。在個人衛生方面特別重視沐浴、薰香、漱口和潔齒等等。孫思邈從入的衣食住行、個人衛生等角度出發,系統全面的敘述了保健的原則、方法和意義。其內容相當豐富,涉及面相當廣泛,是古代人們長期經驗的積累和總結,至21世紀仍有學習繼承和借鑑的價值。
現代研究孫思邈醫藥保健的一些影響較大的作品:
1、藥王孫思邈對祖國醫學卓越貢獻 鄧劍著
2、藥王《千金方》研究 雷自申
3、孫思邈養生長壽集要 張世英
4、孫思邈養生長壽之秘 張世英
5、孫思邈養塵保健研究 劉學鋒
6、孫思邈養生研究論文集 張光溥

主要價值

1、具有學習和繼承借鑑價值。
藥王養生文化原是一門系統科學,博大精深,縣誌釋記,理論系統方法簡易,用藥、審慎,防為治先,由幼及老,身心並重,天人合一,世代推崇。縱貫古今,橫跨牛西,源遠流長。她包函醫療教育、臨床科學,敬業守德廣泛內容,不但是中外醫療界遵崇的對象,更是廣大民眾神似養生之道術。關於研究藥王孫思邈養生的理論文獻已達兩千餘部,為研究牛醫學提供了寶貴借鑑經驗。
2、具有醫學界建立和諧醫學學術理論基礎。
孫思邈不自詡神醫,不妖言惑眾,唯潛心研討,著書立說,重修醫德,不論貧富,治病救人,才有民眾歌功頌德。千百年來,孫思邈不盡受到歷代帝王賜頌,更有民眾虔誠祭拜,敬若神明,為“藥王”,“醫聖”,修廟建祠、樹碑宣傳,世代相傳。關於孫思邈神似傳說,影響一大批醫藥界執業人士,以孫思邈醫德為動力治病救人,敬業愛崗,精神行為建立醫藥衛生界和諧理論建設,達到全民身心共同健康之目的。
3、以藥王山和藥王故里為基地建立耀州旅遊晶牌景點,帶動區域經濟大發展。
藥王山位於銅川市區1.5公里,薊王散里地處距耀州城5公里,把耀州區東部旅遊景點聯成一片,打造文化旅遊名區。(1)藥王山景區面積10.1公里,海拔812米,古稱“五台山”。藥王山因藥王孫思邈隱居後得名,全山有古柏林兩千多畝七萬餘株,名勝古蹟有藥王大殿、太玄龍洞、唐太宗御道及拜真台、魁星樓、古十大名醫展、醫方碑亭、石大醫、8祖廟、準提崔佛廟、關帝廟、財神廟、土地廟、山神廟、火神廟、龍王洞、天爺廟升仙道、木牌坊、法水神井、洗藥池、藥王隱居地、通元橋、遇仙橋等十處,還有金元明清建築,北朝玉民國造像百餘尊,碑石三百多道,石牌坊12座,木牌坊十極石佛塔各1座。(2)藥王古里距藥王山六公里,有藥王誕生地、藥王幼讀遺址、藥王祠、藥王墓、藥王碑苑
如果兩景同耀州,城區聯成一片,眾多景點於耀州城眾多景點聯成一片,就能建成一個聚醫藥文化養生、藝術研究、宗教文化禪悟,民眾休閒好去處。

基本特徵

孫思邈養生文化學系統全面敘述了孫思邈養生長壽基本理論、觀點和方法,養生長壽秘要,食療調治性功能障礙、食物療養方法以及運動調節、強健身體的保健原則、方法和意義,內容豐富,涉及面廣,是中國及至世界養生文化之瑰寶。

歷史淵源

唐代是封建社會的鼎盛之時,中醫學和養生學亦在此時間發展到一個折的高峰。生活於這個時代的醫藥學家孫思邈,醫德高尚,醫術精湛,善於養生,競能獲得年逾百歲的高壽,其主要著作《千金要方》、《千金翼方》各三十卷,他窮其一生精力,博採眾方,將歷代醫療經驗的方藥及養生經驗,集成一帙。孫思邈(541—682)西魏宜川泥陽人(銅川市耀州區孫塬)人。七歲入學“日誦千餘字,被雀為聖童”。20歲即精通老莊及百家學,並為傳家經典。宣帝時因世亂隱居太白山,後唐太宗即以爵位,堅辭不受。高宗欲拜諫議大夫,又固辭。674年上元元年回歸故里,隱於五台山(藥王山),682年(永淳元年)卒,享年141歲。孫思邈幼年多病,十八歲立志習醫。他對古典醫藥學有深入研究,對民間驗方也十分重視,往往為一方一藥,經一生不懈努力對藥物學、營養學、針灸學、煉丹學,醫療技術等方面均有卓越貢獻蔚然為一代宗師。所著《千金方》首創複方,是中國醫藥史上的重大革新。

相關器具與製品

藥王山存有《海上方》《千金寶要》牌石。
陝西孫恩邈保健晶廠保健系列產品有健身帶、保健枕、護膝辱,陝西孫思邈研究會支玉華酒業公司研製生產的“藥王長壽飲”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