藤黃[草藥(植物藤黃的樹脂)]

藤黃[草藥(植物藤黃的樹脂)]
藤黃[草藥(植物藤黃的樹脂)]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藤黃,中藥名。為藤黃科藤黃屬植物藤黃 Hook.f.的樹脂。分布於廣東、廣西等地。具有消腫,攻毒,祛腐斂瘡,止血,殺蟲之功效。常用於癰疽腫毒,潰瘍,濕瘡,腫瘤,頑癬,跌打腫痛,瘡傷出血及燙傷。

入藥部位

樹脂。

性味

味酸、澀,性涼。

功效

消腫,攻毒,祛腐斂瘡,止血,殺蟲。

主治

用於癰疽腫毒,潰瘍,濕瘡,腫瘤,頑癬,跌打腫痛,瘡傷出血及燙傷。

相關配伍

1、治刀斧木石傷及湯火傷,竹木刺入肉,一切諸傷:真麻油一斤,藤黃八兩,白蠟八兩。先將油入銅鍋,次將藤黃捶碎熬透,以麻布濾去渣,加入白蠟,至滴水成珠為度,貯磁罐。其膏夏老冬嫩為宜。敷之即能止疼、止血、收口取效。(《綱目拾遺》神效膏)

2、治一切無名腫毒:藤黃四兩,白蠟八兩,小磨麻油十二兩。先將油煎熟,將成珠,入水不散,再加藤黃、白蠟攪勻,磁瓶收,面上仍以麻油養之,臨用攤貼。(《不藥良方》風氣膏)

用法用量

外用:研末調敷、磨汁塗或熬膏塗。內服:0.03-0.06g,入丸劑。

採集加工

在開花之前,在離地3m處將莖幹的皮部作螺鏇狀的割傷,傷口內插一竹筒,盛受流出的樹脂,加熱蒸乾,用刀刮下,即可。

生長環境

原產高棉及馬來西亞,印度、泰國、越南亦產。現我國廣東、廣西有引種栽培。

藥材性狀

樹脂為不規則的圓柱形或塊狀,棕紅色或橙棕色,外被黃綠色粉霜,可見縱條紋。質硬脆,較易擊碎,破面有空隙,具藍褐色略帶蠟樣光澤。味辛,有毒。

相關論述

《本經逢原》:“藤黃性毒,而能攻毒,故治蟲牙蛀齒,點之即落。毒能損骨,傷腎可知。”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