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諺口訣

流傳於戲曲界的有關藝術經驗的諺語和口訣。其特點是:言簡意賅,生動形象,語句工整,有韻有節,易於記憶傳誦。不少古代戲曲論著都輯錄有廣為流傳的諺訣,如《曲律》《曲律》 )中的“三絕”、“五不可”、“兩不辨”;《度曲須知》中的“出字總訣”,“收音總訣”;《梨園原》中的“曲白六要”、“身段八要”等;但更多的是在戲曲藝人中口頭流傳。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很多戲曲工作者對藝諺口訣進行了蒐集和注釋。

藝諺口訣

正文

按其內容,大體可分為如下幾個方面:①勤學苦練。如“冬練三九,夏練三伏”、“功夫要練好,一年三百六十個早”、“曲不離口,拳不離手”等,強調練功要持之以恆;“藝多不壓身”,是鼓勵多學多練,廣擷博採。②授徒傳藝。如“老師開錯了蒙,如同放火燒身”,要求對學生量體裁衣,因材施教,打好基礎;“師父領進門,修行在個人”,提倡學藝貴有創造,防止機械摹仿;“有狀元徒弟,沒有狀元師父”,則是鼓勵青出於藍而勝於藍。③技術訣竅。為掌握和區別尖團音,使咬字準確、清晰,編成“酒就秦椒醬,靴小擠腳尖”的尖音十字訣,以便於背誦;為辨別和正確運用四聲,則有“平聲平道莫低昂,上聲高呼猛烈強,去聲分明哀道遠,入聲短促急收藏”的口訣,以便於記憶。又如“吐字不清,猶如鈍刀殺人”、“噙字如噙兔,每字圓如珠”,形象地說明了吐字清楚的重要性;“慢板不墜,快板不慌”、“散板要準,慢板要緊,快板要穩”,生動地說明了掌握演唱節奏的要點。再如翻筋斗時,要“上去一個蛋,下來一條線”;使用刀槍把子時,“刀使一面刃,劍用兩面鋒,槍扎一條線,棒打一大片”,既說明了技術要求,又概括了動作要領。④動作要領。如“白臉要狠、仰、晃,書生要呆、戚、酸,武旦要漂、率、脆,小丑要矮、諧、幽,正旦要肅、婉、靜,老生要莊、方、剛”;拉山膀的工架,“花臉要撐,旦腳要松,武生取當中”等,是概括不同行當的動作特徵;“欲揚先抑,欲高先低,欲左先右,欲前先後”、“有收必有放,有放必有收”、“動中有靜,靜中有動”等,是說明身段動作的運動規律。⑤塑造人物的要求。如“裝龍象龍,裝虎象虎”、“要一人千面,不要千人一面”,反對“三張臉──鬼臉、整臉、一副臉”,都包含著創造具有獨特個性的藝術形象的見解。⑥總結戲曲的某些美學要求。如“戲不離技,技不離戲”,要求內容和形式的統一;“全台一棵菜”、“一台無二戲”、“配戲不配人”,要求演出的完整性;“熟戲生唱”,“熟戲三分生”,要求保持舞台創造的新鮮感;“絲不如竹,竹不如肉”、“千斤話白四兩唱”、“醜戲多鑼鼓,餿戲多身段”等,是對綜合藝術中各種藝術手段之間的辯證關係的獨特見解。傳統藝諺口訣中也雜有消極、落後的因素。現在對傳統的藝諺口訣仍在繼續發掘、蒐集,並開始進行比較系統的整理、分析和注釋。已有《川劇藝訣釋義》出版。

配圖

相關連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