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觀潮:中國雕塑名家

藝術觀潮:中國雕塑名家

作者: 出版社: 潘鶴

圖書信息


作者潘鶴 (作者), (作者)
出版社: 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 第1版 (2011年1月1日)
平裝: 277頁
正文語種: 簡體中文
開本: 16
ISBN: 9787530543689
條形碼: 9787530543689
產品尺寸及重量: 28.6 x 21 x 2.4 cm ; 1.1 Kg

內容簡介

《藝術觀潮:中國雕塑名家》內容簡介:雕塑是我們日常生活中喜聞樂見的藝術造型形式之一,是雕塑藝術家們立足生活,根據自己的審美理想和藝術追求,藉助使用不同質感的物質材料高度凝練創造出的可視、可觸且兼具節奏感和韻律感的、栩栩如生的立體空間藝術形象。它不僅是歷史文化的重要載體和精神符號,也是社會發展進程的精彩記錄和形象再現,更是思想感情、審美觀念的沉澱結晶,散發著高貴的典雅氣息,張揚著獨特的品位個性,彰顯著深刻的人文內涵。從某種意義上說,雕塑這一古老而又現代的藝術,可謂是時代與藝術交響、形體與心靈碰撞誕生的不朽傑作。它雖無聲無息卻精妙絕倫,不僅為我們的工作生活環境錦上添花,成為扮靚我們生活熟悉而又倍感親切的美麗風景線,使我們的生活充滿詩情畫意,而且詮釋了深厚的歷史積澱和文化底蘊,糅互動性、趣味性於一體,具有強勁的感染力和永恆的生命力。雕塑藝術更被譽為“凝固的詩,立體的畫,可視的音樂”,給人以視覺和觸覺上的雙重衝擊與感受,觸動心弦、陶冶情操。

作者簡介

潘鶴,1925年生於廣東省廣州市。1940年開始從事藝術活動,現為廣州美術學院終身教授,廣東省美術家協會名譽主席。七十多年的藝術生涯中,創作了一百多座大型戶外雕塑作品,分布於國內68個城市的廣場,其中多座作品獲國家級最高金獎和最佳獎,數十座室內雕塑分別被國家級美術館、博物館及省市級公共美術館收藏。
代表作品:上世紀50年代有《艱苦歲月》、《課餘》,60年代有《洪秀全》、《省港大罷工》,70年代有《睬你都傻》、《廣州解放像》、《珠海漁女》,80年代有深圳《開荒牛》、張家界《賀龍像》、華清池《楊貴妃》、上海《龍華烈士》、廣州《南越王宮博物館外牆》、福建《陳嘉庚像》、日本《和平少女》,90年代有內蒙古《和親》、《不做奴才才有明天》、《自我完善》、《重逢》、《虎門銷煙》,21世紀有《廣東抗非典紀念碑》、新疆《水來了》。
主要成就:1980年被國務院人事部授予“國家級中青年有突出貢獻專家”稱號,全國總工會授予國家級“五一勞動獎章”及“全國優秀雕塑家”稱號;藝術成就分別載人前蘇聯國家科學院、美術院編撰出版的《世界美術史》及《中國美術史》,傳略被收入《中國當代名人錄》及《國際名人錄》;1956年創作的《艱苦歲月》於50年代收編入全國國小課本並沿用至今:1997年廣東省政府倡議建立了“廣東美術館潘鶴雕塑園”;2003年獲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頒布的“造型藝術終身成就獎”,並獲“廣東省文藝領軍人物”稱號;2008年廣州市政府在海珠區建立了占地40畝的“潘鶴雕塑藝術園”;2009年獲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全國文聯及中國美術家協會共同頒布的“首屆中國美術獎終身成就獎”。
突出貢獻:在1980年代戶外雕塑在20世紀被遺棄、全國高校雕塑課程已轉型為民間工藝三雕為主的歷史背景下,當即向全國提出“雕塑主要出路在室外”、“社會主義是城市雕塑的最佳土壤”等觀點,同時還將城市雕塑創作課程引入高等藝術教育範疇,並於1984年首創美院雕塑系,與華南理工學院合辦兩年制的美術與建築設計相結合的選修班課程,被譽為“全國雕塑教育改革的先行者”。

目錄

潘鶴
唐大禧
曹春生
朱照林
劉超鴻
梁明誠
趙志榮
韋振中
齊子春
張恆
胡錫乾
楊光懿
唐世儲
楊振榮
趙成民
李玉德
陳日鈞
程連昆
段起來、侯瑾輝
馬樹堯
尹秋生
鍾志源
劉炳南
趙順利
李先海
霍波洋
張更利武劍釗
王全文
李剛
娜莉莎
劉忠
陳漢生
仇世森
賴錫康
張樹東
馮清統
許鴻飛
尹祥明
劉延久
劉鵬
楊曉鍾
李學雷
劉淑泓
張向華
謝江
高英坡
徐志通
萬莉
柳青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