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與觀念

我們所知道的早期藝術可能不是人類意識創造的最早藝術品。 《藝術與觀念》一書使學習者開始認識西方文化中歷史和社會對不同類型藝術的影響。 藝術也許不是使我們成為人類的途徑,但藝術可以使我們了解人類如何理解生活、社會及其周圍的世界。

作 者:(美)威廉·弗萊明,(美)瑪麗·馬里安 著 宋協立 譯 叢 書 名:50年全彩珍藏版 出 版 社:北京大學出版社ISBN:9787301131398 出版時間:2008-09-01 版 次:1 頁 數:382 裝 幀:平裝 開 本:大16開 所屬分21世紀初葉,科學家們開始對長期以來人文主義者視為正確的一種觀點進行了激烈的爭論:在我們具有創造能力和能夠使用符號進行思維之後,我們才成為真正的人類。這並不意味著過去和現在的藝術使我們成為人類,而是我們從成為人類之日起就一直是藝術的創造者。誠然,科學家們形成其論點的方式不同於人文主義者。科學家們認為,思維中意象的形成和符號創造是人腦進化的標誌。我們觀察早期人類製品,如從南非發現的紅褐色赭石(見前言圖1),這一赭石大約可以追溯至77000年前;赭石的表面刻有相互疊加的三角形重複圖案,是有意識的作品和自我意識的表現。這是超越諸如食、住等生活基本需要的一種藝術圖案。這些人為痕跡,不管它們是用來記錄時間、傳達宗教信息,或者純粹是任意刻畫,都明顯是人類留下的痕跡。這種來自自我認同意識的現象,似乎不為早期靈長目動物所擁有。人類和某些動物能夠創造工具,並學會適應環境以便使其生活更加舒適而安全。早期人類和某些動物也有娛樂活動,這些娛樂活動不同於諸如狩獵這種實踐技能。然而只有人類才能為自己和其他人類創造符號。
我們所知道的早期藝術可能不是人類意識創造的最早藝術品。古屍或其衣服上的裝飾物同許多有機物如木棺都已變質和腐朽,但是在非洲、亞洲和歐洲的一些洞窟中保存了一些工具、雕刻品、珠寶飾物以及一些令人驚嘆的繪畫。
隨著這些早期藝術品的出現,也出現了一些文化中心。冰川期的半遊牧居民時過幾百年之後又回到往昔的居住區域。他們用雕刻的動物形象裝飾洞穴的牆壁,即使他們並不住在這些洞穴中,卻在牆壁上留下許多繪畫,並不斷增添一些繪畫。這些洞穴就是一些文化中心,有如與此大相逕庭的建有哥德式風格教堂的城鎮,但是這些文化中心可能同後世的規模更大的文化中心一樣具有許多功能。它們是表達多種人類情感的主要場所,如講述故事、政治說教、記事存儲、家庭或宗族祭拜和娛樂場所。在人類歷史中,文化中心一直是藝術家和聽眾或觀眾聚集的地方,他們在這裡對人類經驗以及他們周圍的世界進行創造性的解釋。《藝術與觀念》論述西方世界許多文化中心的視覺藝術、音樂、文學以及建築,而且揭示和闡述隱匿於這些藝術表現形式中的觀念形態。人們在追尋當今或昔日藝術中的意義時,必須考慮這些藝術媒介的特性。在藝術的發展過程中,藝術的辭彙也同時有所發展。在《藝術與觀念》一書中,藝術術語的界定是與不同類型藝術作品相關的,以便使學生能夠比較容易理解某一術語的意義及如何使用。
《藝術與觀念》一書使學習者開始認識西方文化中歷史和社會對不同類型藝術的影響。藝術也許不是使我們成為人類的途徑,但藝術可以使我們了解人類如何理解生活、社會及其周圍的世界。如果要問藝術是什麼,實際上藝術就是發現“人類是什麼”。
《藝術與觀念》的第10版在第9版的基礎上又對其內容進行了補充,使其處於西方藝術史及其理論的學術前沿,它反映了這一領域的最新成就和觀點。新版導論為學生提供了理解西方藝術的全方位背景知識,並增加了女性和被忽視的作者、藝術家及他們的作品,新版還增加了200多幅新的藝術作品的照片,其中多數是四色印刷。 ·查看全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