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終結之後

藝術終結之後

《藝術終結之後》是2006年南京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劉悅笛。該書是一部關於“藝術終結”的研究性專著,對“藝術終結”進行批判性研究和展望。

基本信息

內容提要

上篇全方位解析了關於藝術終結的諸多理論問題,對“藝術終結論”、“藝術史終結論”、“藝術家死亡論”、“審美經驗終結論”、“藝術理論終結論”、“日常生活審美化”的前因後果和內在困境進行了批判性研究。

下篇是藝術實踐的部分,深描了與藝術終結相關的“波普藝術”、“行為藝術”、“觀念藝術”、“大地藝術”和“電子藝術”的美學特質,進而對“藝術終結於何處”及其美學後果進行了多元化的展望。

編輯推薦

一直延續至今的“藝術”,或許真的會在世界上消失,因為“有始必有終”。但是,它的“意指物”卻可能以另一種狀態繼續存在下去,就像“能量守恆定律”一樣。只要人類存在,在將來或多或少總還是需要這個東西的。故而本文的作法也不僅僅是“以我觀物”的,在很大程度上更是“以物觀物”的。

作者簡介

劉悅笛,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所副研究員,哲學博士,中華美學會事秘書長,國際美學協會會員,《美學》雜誌主編助理,曾借調到中國文聯《美術》雜誌工作。主編致力於美學、藝術和文化研究,在《哲學研究》等雜誌發表論文50餘篇,《新華文摘》等轉載8篇。

目錄

導言 藝術的歷史限度

上編 藝術終結論的美學沉思錄

第一章 “杜尚難題”的謎語特質

一、1917年:小便器變《噴泉》事件

二、在“後現代”視野中重審“杜尚難題”

三、杜尚的“反藝術”引發“藝術終結”

四、“杜尚難題”的多元衍生問題

五、觀念、極少、波普、行為和裝置藝術的解答方式

第二章 “藝術”兩度終結了嗎?

一、1828年:黑格爾《美學講演錄》的宣判

二、1984年:丹托《藝術的終結》的宣言

三、終結≠終止:“藝術終結之後”的藝術

四、終結於何處:“哲學對藝術的剝奪”

五、丹托與他的批評者們的交鋒

六、反正兩題:“丹托-卡羅爾之爭”的美學意蘊

第三章 “藝術史”還有歷史嗎?

一、1981年:菲舍爾《藝術史終結了》的宣稱

二、1984年:貝爾廷《藝術史的終結?》的反詰

三、1984年:丹托《藝術的終結》里的藝術史

四、終結≠結束:悖反“線性的進步觀念”

五、丹托的“藝術史敘事模式”三段論

六、卡里爾的“藝術史撰寫原則”新論

第四章 “藝術家”死了嗎?

一、“藝術家”是如何誕生的?

二、變異的“趣味美學”與“天才觀念”的出場

三、1966年:福柯《詞與物》里“人的終結”

四、1968年:從福柯“何為作者”到巴特“作者之死”

五、博依斯的“人人都是藝術家”的年代

第五章 “審美經驗”終結了?

一、杜尚之後“康德美學”的二律背反

二、1964年:迪基的“審美態度的神話”

三、由古至今:“傳統的說明”與“寓意的說明”

四、1997年:舒斯特曼的“審美經驗的終結”

五、終結=恢復:回到“一個經驗”的審美經驗

第六章 “藝術理論”的終結?

一、藝術的“解光暈化”匹配“壞的審美時代”

二、理論的角色切換:從“闡釋者”到“立法者”

三、1964年:丹托獨創的“藝術界”理論

四、1974年及其後:迪基修正前後的兩種“慣例論”

五、歐美“分析美學”在當代緣何衰微?

六、走向“自我解構”的今日藝術理論

第七章 “日常生活審美化”與康德美學的黃昏

一、“日常生活審美化”的結構性描述

二、交鋒Ⅰ:“生活實用的審美化”對“審美非功利性”

三、交鋒Ⅱ:“有目的的無目的性”對“無目的的合目的性”

四、交鋒Ⅲ:“日常生活經驗的連續體”對“審美經驗的孤立主義”

下編 藝術趨向終結的綿延之途

第八章 從波普藝術到激浪派:藝術即生活,生活即藝術

一、達達派先驅:“現成物成為藝術”

二、漢密爾頓:原初的11種“波普美學”特質

三、拼貼現實:電子時代沃霍爾的“常人哲學”

四、丹托的“平凡物的變形”與《布樂利盒子》

五、波普常用手法:挪用·複製·並置

六、“抹去界限”:激浪派的基本主張

七、波普藝術之後的“日常生活美學”

第九章 從偶發、行為到身體藝術:復歸到身體

一、從藝術的行為到“行為藝術”

二、四元素:“環境”、“身體”、“行動”和“偶發”

三、在先的“偶發藝術”與同發的“身體藝術”

四、“身體作為語言”敘事和“藝術作為表演”模式

五、行為藝術之後的“身體過程美學”

第十章 觀念藝術:藝術化成觀念與觀念變成藝術

一、藝術觀念:“始而追求,繼而達到,終於超越”

二、語言學觀念主義:“哲學之後的藝術”顯現

三、非理性觀念主義:“非邏輯判斷”的經驗外化

四、“非物質性”取向與“反禪宗體驗”

五、“藝術就是藝術的定義”與“見山仍是山”

六、觀念藝術之後的“觀念主義美學”

第十一章 大地藝術:藝術自然化與自然藝術化

一、“天地有大美”:大地藝術與“道家美學”的會通

二、“原天地之美”:重思“人與天地參”的新型關係

三、“道法於自然”:由“自然審美”的三種範式觀之

四、大地藝術之後的“自然環境美學”

結語 全球藝術的終結?美學理論的終結?——在“歷史主義”與“自然主義”之間

【附錄】當圖像“解碼”成為信息:從電子藝術的美學談起

後記 徘徊在藝術與哲學的“交融地帶”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