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原來可以這樣看

藝術原來可以這樣看

《藝術原來可以這樣看(修訂版)》是中信出版社 2015年8月出版發行的一本圖書,作者: [法]弗朗索瓦芭布-高爾(Francoise Barbe-Gall) ,譯者: 丁小會 。

基本信息

書名:《藝術原來可以這樣看(修訂版)》

作者:[法]弗朗索瓦芭布-高爾(Francoise Barbe-Gall)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譯者:丁小會
出版年:2015-8
頁數:198
定價:36.00元
裝幀:平裝
叢書:藝術眼系列(修訂版)
ISBN:9787508651590

內容簡介

《藝術原來可以這樣看》內容簡介:當你期待孩子對如波提切利、維米爾、德加、夏加爾和波拉克的作品有興趣,並能有一些初步的個人感受,但苦於不知如何引導孩子看藝術。《藝術原來可以這樣看》告訴你如何激發孩子對藝術的興趣?帶孩子成功參觀的秘訣是什麼?每個年齡階段對藝術的關注點有什麼不同?《藝術原來可以這樣看》顛覆藝術史的傳統寫法,與藝術品相關的時代、背景、主題、創作者等理論知識都被置之一旁。走進藝術的起點就是作品!弗朗索瓦芭布-高爾長期研究孩子欣賞藝術的特點,匯集了世界最知名的30幅經典藝術作品,完全以孩子的視角、孩子的問題、孩子的語言對經典藝術發問,是第一本真正寫給孩子看的藝術書!

作者簡介

作者:(法國)弗朗索瓦芭布-高爾(Françoise Barbe-Gall); 譯者:丁小會 。
弗朗索瓦芭布-高爾(Françoise Barbe-Gall),法國藝術史學者,弗朗索瓦芭布-高爾在索邦大學與羅浮宮美術學院接受了完整的藝術史教育,之後成為藝術史教授。她排斥菁英主義,致力於為大眾開啟通往繪畫藝術之門,為此創立了“如何欣賞畫作協會”(CORETA),開辦無數座談會,並出版諸多相關著作,包括《藝術原來可以這樣看》、《如何欣賞一幅畫》、《了解畫作的象徵》等。

專業推薦

編輯推薦

《藝術原來可以這樣看》畫,是引導孩子進入藝術世界的最佳途徑之一!
博物館的資深講解員親自教孩子怎么看畫,打開孩子的藝術之眼!
30多件藝術作品,每件藝術作品以5-7、8-10、11-13分年齡段解讀孩子看藝術作品的特點!
“藝術眼”系列書的觀點是:進入藝術世界的起點就是作品。放下對藝術的恐懼,卸下藝術的權威!只有經常直接與藝術品接觸,才能慢慢培養藝術的感性認識!
5-13歲孩子最實用的親子藝術書
用30多件藝術作品,分3個年齡段解讀孩子看藝術作品的特點!
如何看?怎么看?看什麼?引導孩子進入藝術世界,打開孩子的藝術之眼!
長期在羅浮宮為孩子講解藝術的法國藝術史家弗朗索瓦芭布-高爾親自為你和孩子導讀!
小興趣,成就大夢想!培養孩子的創意能力,我們為孩子準備了具有啟發性的解答!

媒體推薦

一套絕妙的藝術指南。
——奧馬哈世界先驅報
一套簡單好用的藝術入門書。
——NEA today
一套藝術史入門書,為孩子看世界名畫提供了最有用的小貼士。
——Treasure Valley family
本系列書提供了一種更為簡單、聰明的方法。
——芝加哥論壇報
一本幫助孩子進入藝術世界的簡便指南性書籍,特別針對孩子觀看世界著名藝術作品時產生的任何問題。
——紫羅蘭
為每個孩子愉快得欣賞世界名畫提供了許多幫助。
——芝加哥家長
“留意到一個偉大的想法,並有效地執行它。”
——Kliatt

名人推薦

人們,特別是兒童和少年,接觸經典藝術最大的障礙來自心理的恐懼,似乎那些大師的作品高不可攀。克服心理障礙最好的辦法就是讓他們直接去感受,去與作品、作者對話。怎樣去感受和對話,“藝術眼”系列叢書用深入淺出的語言向我們做出了解釋,幫助我們揭開經典作品的面紗,走近大師們創造的藝術境界,從而得到知識的補充、修養的提高和心靈的淨化。
——中央美術學院教授 邵大箴
歷代大師們創造的藝術品,我們都是可以看懂的,不那么高深莫測。怎樣去有效地觀看、饒有興味地去品嘗,聽聽專家們的指導十分有益。在這方面,“藝術眼”系列叢書給我們提供了十分方便的條件,是家長和孩子們的好讀物。
——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教授 奚靜之
美術館並不只是容納藝術品的空間,它還是藝術品的家,更可以是兒童藝術教育的獨特場所。如何引導孩子走進美術館感受藝術的魅力呢?“藝術眼”系列書用幾十幅經典畫作,針對不同的年齡段,引導小朋友們在欣賞畫作時獲得更多的感受與新發現。
——今日美術館館長 張子康
越來越多的家長逐漸意識到,孩子們未來的幸福並不與他們擁有多少財富成正比,而是能否在恰如其分的愛之中成長,我們要從小悉心培養孩子的情商!孩子們的教育也不應該是知識的灌輸,而在於激發孩子對周圍世界的好奇心,不斷鼓勵孩子探索未知的領域。“藝術眼”系列書,從小在孩子們的心中埋下一顆美的種子,有一天條件合適時就會發芽,並收穫那份美好!
——彩翼兒童美術館聯合創始人 李祝捷

圖書目錄

前 言 Ⅳ

第一部分 良好的開端

激發欣賞繪畫的熱望 002
成功參觀的秘訣 005
各年齡段的孩子應該看什麼? 008

第二部分 我們有權有所不知!

畫作和博物館 021
畫家 026
20世紀繪畫 031
宗教題材作品 037
肖像畫 04 1
神話、歷史題材作品和寓意畫 045
風景畫 048
日常生活畫和靜物畫 050
繪畫作品的價格 052

第三部分 作品賞析

如何使用作品卡? 056
01.《受胎告知》 058
02.《喬凡尼·阿爾諾菲尼夫婦肖像畫》 062
03.《聖喬治和龍》 066
04.《維納斯的誕生》 070
05.《聖安東尼的誘惑》 074
06.《蒙娜麗莎或佐貢達夫人》 078
07.《風景中的聖哲羅姆》 082
08.《查理五世騎馬肖像》 086
09.《滑雪冬景》 090
10.《大衛》 094
11.《梅花A的作弊者》 098
12.《阿波羅和馬西亞斯》 102
13.《水果和龍蝦靜物畫》 106
14.《所羅門的判決》 110
15.《情書》 114
16.《巨人》( 又名恐慌) 118
17.《窮詩人》 122
18.《雨水、蒸汽和速度——大西部鐵路》 126
19.《午餐》 130
20.《熨衣女工》 134
21.《臥室》 138
22.《生日》 142
23.《機械師》 146
24.《紅黃藍的構成》 150
25.《哭泣的女人》 156
26.《三號,虎》 160
27.《無題藍單色畫》 164
28.《祖魯國王》 170
29.《站立在路上的伊莎貝拉·羅斯索恩肖像》 174
30.《奧爾莫女孩II 》 178

書目 182

圖片著作權所有 184

致謝 185

序言

本書希望能給那些熱愛繪畫但不知如何欣賞,以及希望和孩子分享藝術樂趣的人提供幫助。本書希望提供一些關鍵線索,別無奢求。
閱讀本書不需要任何歷史、藝術和教育學方面的知識準備,這不是一本藝術史教科書:既沒有常見的年代劃分,也沒有大量讓讀者灰心喪氣的專業術語。
繪畫領域始終令人望而卻步,儘管問題顯而易見,人們卻羞於開口提問。在一幅眾人如痴如狂的作品面前,承認自己什麼都沒看懂是很難為情的;而對於另外一幅作品,我們也難於明白從何欣賞。問題,尤其是那些最有邏輯的問題,通常沒有答案,因為大家堅信唯有自己不明所以,於是羞於去提。本書清楚地提出了這些問題,解釋雖不敢標榜詳盡,但也儘量簡明扼要。
本書希望能給那些熱愛繪畫但不知如何欣賞,以及希望和孩子分享藝術樂趣的人提供幫助。本書希望提供一些關鍵線索,別無奢求。
閱讀本書不需要任何歷史、藝術和教育學方面的知識準備,這不是一本藝術史教科書:既沒有常見的年代劃分,也沒有大量讓讀者灰心喪氣的專業術語。
繪畫領域始終令人望而卻步,儘管問題顯而易見,人們卻羞於開口提問。在一幅眾人如痴如狂的作品面前,承認自己什麼都沒看懂是很難為情的;而對於另外一幅作品,我們也難於明白從何欣賞。問題,尤其是那些最有邏輯的問題,通常沒有答案,因為大家堅信唯有自己不明所以,於是羞於去提。本書清楚地提出了這些問題,解釋雖不敢標榜詳盡,但也儘量簡明扼要。
本書顛覆了傳統方法,將時代、背景、藝術家、主題等理論知識置之一旁,讀者得以直接與繪畫作品接觸。我們的起點就是——作品。這么做我們有充足的理由,對於非專業的兒童和成人,繪畫作品才是首要的;畫就在那裡,就在當下,就在眼前。繞圈子和鋪墊容易讓人迷失,熄滅好不容易喚醒的興趣,有何益處呢?要在畫裡看到什麼?為什麼?如何用日常生活中的通俗語言去表達?這才是重點所在。
無論是在為陪孩子參觀博物館作準備,或者回答孩子在教堂、跳騷市場、書本中有關繪畫的問題,在本書中每人都可以找到一些線索,滿足自己的好奇心,各得其所。本書可能顯得有點短,但也可能一段文字足夠你觸類旁通,這要視時機和心情而定。或信手翻閱,或隨身攜帶,或自由瀏覽,本書皆可。如果讀完本書,你了悟到原來其實這也沒那么複雜,那么本書就大獲全勝了。

文摘

第一部分 良好的開端
和閱讀一樣,孩子對藝術尤其是繪畫的興趣不是自發形成的,而且興趣既容易產生,也容易消失。鑒於此,我們最好小心保護它。拋棄舊思路。
哪怕懷有世界上最美好的意願,我們依舊可能揮霍了開場。“到這個城市來,就不能不去參觀那家博物館”,“這東西得知道”,“你看啊,這多有趣”,以及“真美啊”,這些話每個人都聽過,或者自己也說過。儘管對成人而言,這些理由非常充分,但對孩子來說則完全站不住腳。在孩子眼裡,這種話毫無價值,很難引起孩子興趣,更何談激發他們的熱情!這樣的開場白完全有可能把你的計畫搞砸。
追尋自己的記憶。
您自己明確知道參觀的意義所在嗎?您還記得邁進展廳第一步的情形嗎?如果是死氣沉沉或糟糕的回憶,您還是把回憶深藏吧!無趣的回憶本就無趣,而且還會傳播無趣。不過如果相反,是愉悅的經歷,那就試著去找找原因。不要理性思考,放棄您從中學得的知識和概念;回憶您的第一印象。這才是出發點,這才是應該傳遞給孩子們的……
激發欣賞繪畫的熱望
和閱讀一樣,孩子對藝術尤其是繪畫的興趣不是自發形成的,而且興趣既容易產生,也容易消失。鑒於此,我們最好小心保護它。
拋棄舊思路。
哪怕懷有世界上最美好的意願,我們依舊可能揮霍了開場。“到這個城市來,就不能不去參觀那家博物館”,“這東西得知道”,“你看啊,這多有趣”,以及“真美啊”,這些話每個人都聽過,或者自己也說過。儘管對成人而言,這些理由非常充分,但對孩子來說則完全站不住腳。在孩子眼裡,這種話毫無價值,很難引起孩子興趣,更何談激發他們的熱情!這樣的開場白完全有可能把你的計畫搞砸。
追尋自己的記憶。
您自己明確知道參觀的意義所在嗎?您還記得邁進展廳第一步的情形嗎?如果是死氣沉沉或糟糕的回憶,您還是把回憶深藏吧!無趣的回憶本就無趣,而且還會傳播無趣。不過如果相反,是愉悅的經歷,那就試著去找找原因。不要理性思考,放棄您從中學得的知識和概念;回憶您的第一印象。這才是出發點,這才是應該傳遞給孩子們的……
單純體驗當時感覺。
無須追溯久遠歷史;也許某天,一件藝術品,一個地點,一幅繪畫或一件雕塑的細節觸動了您。而原因可能非常簡單:一種轉瞬即逝的感覺,一種氣氛,一種顏色,大家談論的展覽,報紙或者書中的轉載;這才是您需要和孩子分享的,這勝過任何學術演說——請用您自己的話,用通俗的語言。
情感互動優先。
無論如何,個人真正的興趣所在、信息的情感層面才是要傳遞給孩子的要義。請告訴孩子您喜歡這幅畫,討厭那幅畫,這幅畫讓您開心,那幅畫讓您迷惑……他很可能想知道原因,希望探究謎底;最好不要猶豫,承認您也不知自己感覺的來由。詢問孩子的意見,他很容易就會把自己的觀點告訴您。請相信,無論作品如何,對孩子而言,其內在價值都遠不及您給予他的主觀鼓勵。去啟開那扇專屬您的門吧!您的話語至高無上,但並非知識傳授,那既是心聲的傳遞,也是一種特權。
學會控制自己的熱情。
尤其需要注意的是:帶孩子參觀的東西,不要提前過分誇耀。否則你可能剝奪他本該享有的親自發現的樂趣。無論年紀如何,最掃興之事莫過於聽見別人大肆誇讚自己不知道、沒見過或者沒參觀過的東西。因而作為父母,控制自己的熱情非常必要,不然孩子就會察覺到那完全是您的地盤,他毫無插足之地。如果您一下子把您的愛好、感情、觀念表露無遺,那他還剩下什麼呢?所以給他留點空間,留點沉默,讓他找到自己的話語。有人認為孩子會欣賞畫前沉默的成人,這種觀念也並不可信。不過成人過於羅唆,過於相信自己的感覺和知識,這是更糟糕的。
讓孩子自己去選擇。
如果孩子和你興趣不同,請將自主權給他。孩子的興趣一旦被激發後,父母就應該尊重他的選擇。您的偏好是出發點,但僅此而已。跟他到各種展廳,觀察吸引他的東西;他在喜歡的畫前停下,可能對您(或者他人)眼中的傑作完全無視。總有時間去欣賞它們。您的目的是讓孩子與藝術相遇,而時間和地點並不能絕對由您決定。孩子的選擇可能會讓你吃驚,措手不及,甚至可能完全和您的品位相左,但毋庸置疑,選擇會給孩子提供是最好的出發點,無論那是19世紀60年代的風景畫還是單色畫。
想從哪兒開始,就從哪開始。
從何處開始的問題可以置之一旁。在這個階段,我們無意讓孩子系統學習年代、文化史和風格等專業知識。如果以後他願意深入了解藝術文化,那是另外一回事,屆時他需按照專業標準要求,花上一定時間去學習。目前只需考慮讓他享受樂趣即可,樂趣很簡單,但非常難得。想看什麼就看什麼,而且只看自己想看的,想看多久就看多久,這樣的開始是享受藝術樂趣的重要條件之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