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式瑜伽

藏式瑜伽

藏式瑜伽,一套風靡全日本的有氧運動,不僅可以幫助你減肥,同時還能通經活絡,促進血液循環。其難易程度適中,不需要導師的帶領,在家即可進行。

文化淵源

藏式瑜伽藏式瑜伽

瑜伽”(Yoga)是梵文詞,意思是“連線”,“相應”,“自我與原始結合”的意思,《大日經疏》說:“所謂相應者,既是觀行相應之人也。”瑜伽起源於印度。它本來是獨立於各教派之外的一門學科,後來被佛教的古典教派所吸收。瑜伽學說包含了兩個內容,一是指特定的印度哲學;二是在此種哲學範圍內的各種實踐方法。公元前150年前後成書的《摩訶婆濕耶》瑜伽經,開篇即說:“瑜伽是抑止心識活動”。因為如此才能使靈魂(精神)、身體和大自然溶入為一體,使純淨的身體、靈魂始終處於安樂、和諧、祥和究竟解脫的圓滿境界。這正是瑜伽真正的含義。古老的瑜伽術現正盛行於美洲歐洲亞洲等地區,練習者多達八千萬之眾。其中有許多人都堅持練習了十年,二十年,甚至四十年,五十年也大有人在。愛因斯坦(Einstein)、梭洛(Thoreau)、愛默生(Emerson)等這樣的現代大思想家、科學家和哲學家都曾經對這東方的修煉方法——瑜伽術蘊藏的無比智慧表示驚異的讚嘆。

藏傳佛教(密宗)與古典瑜伽學都強調戒、定、慧,但兩者各有側重,古典瑜伽強調外修,佛教則著重修心,凝神、入定,兩者的結合是最後達到人天合一(人體與大自然)的至上和諧的統一作用,藏傳佛教密宗瑜伽(即:藏式瑜伽)奇妙之原理基礎。據佛教密宗的見解,人類的智慧是分為四個層次的——意識、無意識、潛意識、深層意識。而在人類意識的四個層次中,常人最多只能具備前三種。而深層意識,即“深層記憶”、“欲望泉流”,只有瑜伽練習者使用了特殊的技巧動作、語言誘導直接刺激大腦邊緣系的深層意識(深層記憶),徹底地把人的欲望泉流融合到一體,使你的身體和思想本來已積累的能力和經開掘出來,智慧得以升華。藏式瑜伽特別是日月和合部以修中脈、調氣息、專注一處為特點,重視外修對內修起的作用,更能達到精神與身體上的高度和諧統一的圓滿境界。

基本介紹

藏式瑜伽藏式瑜伽

藏式瑜伽,經現代科學實驗鑑定,其科學性得到了肯定。據實驗,瑜伽練習者在精神安靜的狀態下,新陳代謝降低,氧氣的消耗量也降低。入靜時,練習者大腦物質成分得到空前未有的恢復和補充,熱能增加量大於排出量。在練習者中出現的神秘的輕身騰飛和身子浮空現象,只不過是藏式瑜伽行者練習中出現的特異現象罷了。

藏式瑜伽認為人體內有二千七百條“靈熱”流通之脈。《密宗道次第廣論》中講到人身共有七萬兩千條脈,其中主要的有一百二十條,尤為重要者有二十四條,最切要害者有三條——左、中、右脈。中脈,藏語“吾瑪”;右脈,藏語“饒螞”;左脈,藏語“江瑪”。

藏式瑜伽視“靈熱”為保持壽命之氣,而中脈又是人體“靈熱”通過的重要脈道。因此,中脈被視為最致命之脈。據密宗講,中脈為藍色,貫穿於脊髓中間(這種見解與中醫關於任、督二脈之說很不相同)。氣與脈是交織的,一般人肉眼難以看到,只有瑜伽練習者在心靜入定時,氣脈貫通後,自己才會看到。

見解

據佛教密宗的見解,中脈貫穿有六個“靈脈蓮穴”:
第一穴,名為持根穴,位於人體前後陰中間,為人體“靈熱”之密泉;
第二穴,為男女根穴,又稱生植輪;
第三穴,為臍穴:
第四穴,為心穴,又為“南穴”;
第五穴,為喉穴;
第六穴,為慧穴,位於兩眉之間,所謂“慧眼”所在,左、中、右脈均在此會合又分離。

也有一種見解認為,人體氣脈為“三脈七輪”。七輪,即海底輪、生殖輪,臍輪、心輪、喉輪、眉輪和頂輪;“頂輪”位在第六蓮穴“慧穴”之上,又稱“無上蓮穴”、“千葉蓮穴“”腦穴“”北穴“,被認為在人的心靈起因處。中脈自此處進達“梵穴”。所謂人體命盡,指識體(靈魂)即自梵穴而出。

藏式瑜伽學謂“風”,是指息、氣息,遍布體內一切脈道,因其性動,故名為風,共分十種。明點,指精液、血液(內分泌物)存在於體內脈道之中。約束保持體內精血的物質及其方法叫實體明點。脈、風、明點三者相互依存,脈如居宅,精如財寶,風為主人。藏密基本修行原理是讓沉睡的“靈蛇”之“靈熱力”起于海底輪,逐輪上升,一一自各蓮穴穿過,扶搖直上而達千順蓮穴,進入入定狀態,而後再散布於全身各部如甘露,滋潤全身,證得“心靈妙明”大安樂之境。

然而,要做到運用冥想,談何容易!這是藏式瑜伽最難練習階段。冥想的目的為了達到心空,達到自然與人的合一,過程是凝入定。凝神,是聚所有雜念為一念,通過冥想達到以念止念。如此,方能觀空、身空、心空而一切皆空。在這一剎那,在自然的靈力流入體內,人體也融入“五大”、“五智”所代表的特殊境界。

入定,首先要入靜,呈現觀想狀態,心息合一,若有若無,虛無縹渺,感覺身輕如雲似氣,飄然如騰空而起,身體與空虛消失。入定是瑜伽一切儀軌和修持所要達到的最高境界。這種境界,是深入智慧、深入光明、深入宇宙識的境界。練習者完全與宇宙融為一體,世界已完全成為光明一片,轉識為智。達到了這種境界的修持,據說練習者鹹氣血暢通,關腦清新,精力旺盛,肌肉自然跳動,猶如注入了能量,全身有難喻的舒適之感,靜坐數小時,感覺竟如同數分鐘……

藏式瑜伽注重練習風、脈、明點(指精液,或內分泌物)等。日月和合(圓滿次第)是最後的、最高的練習階段,藏語稱作“佐仁”。“佐”,意為“完成”、“終結”。“幻身”和“光明智”雙成就是光明圓滿次第的最高瑜伽境界

術語介紹

藏式瑜伽(日部)動作技巧各稱

1、拜日式2、靈蛇式3、波浪式4、魚式

5、蝴蝶式6、寶劍式7、鶴式8、三角式

9、韋陀式

藏式瑜伽(月部)動作技巧名稱

1、拜月式2、大樹式3、獅式4、蛙式

5、弓式6、船式7、背劍式8、蠍子式

9、神鷹式10、寶印式11、琵琶式12、金剛式

藏式瑜伽(月部和合部)動作技巧名稱

1、日月雙運式2、犁式3、車輪式4、提籃式

5、駝式6、大鵬式7、木馬式8、蜘蛛式

9、等身式10、閃電式11、神犬式12、騎獅式

13、騎龍式14、蜈蚣式15、寶塔式16、孔雀明王式

17、蓮花九坐式18、佛式

小貼士

藏式瑜伽藏式瑜伽

Tip1

早上起床,先飲用一杯純淨水(最好是溫水),打開窗戶呼吸新鮮空氣。在地上鋪上瑜伽墊或毯子以免著涼,著舒適有伸展性的衣服。最好在早上或飯前進行,飯後必須過兩小時才能進行。一旦你選定時間,儘量每天都在同一時間練習。

Tip2

做藏式瑜伽操的時候,應按照瑜伽的腹式呼吸法呼吸,保持呼吸順暢,千萬不要閉氣或讓呼吸很急促。同時要集中注意力,不要心猿意馬,比如邊看電視邊做練習。

Tip3

這裡介紹的藏式瑜伽有5個步驟,第一周做3次,第二周5次,第三周7次,每周比上周多做兩次,以此類推,直到第十周增加至21次為一個周期。

Tip4

不要急於完成而去趕進度,這套瑜伽的關鍵不在於數量,而是需要放鬆身心地去做,只要每天堅持做,即使沒有完成相應的量,光是做著某一個動作,配合呼吸法也是有功效的喔!

五部曲

Step1
雙腳併攏站於瑜伽墊上,身體挺直,雙手側平舉。雙腳在原地沿順時針方向轉動3圈,速度可以稍微快點,但千萬要記住保持均勻的呼吸。轉圈結束後原地站立,雙手放於胸前,深呼氣來調勻自己的呼吸,同時放鬆身體。第二周開始轉動5圈,第三周轉動7圈,依次增加。這個動作能夠讓身體放鬆,更好地適應涼涼的秋天。

Step2

平躺於墊子上,手掌貼於地面,全身放鬆。吸氣,將腳部和頭部抬離地面,腳與地面呈90度,指向天花板。然後慢慢吸氣,緩緩放下腳和頭部,重複動作3次,一周后5次,再下一周7次,依次增加。這個動作不僅可以瘦大腿還可以促進血液循環,讓身體在秋天也暖暖的,體涼的MM們一定要多練習喔!

注意!在抬起頭部的時候不要過高,以免肩膀也離開地面,要儘量保持肩部靠於地面,僅僅抬離頭部。

Step3

①雙膝跪於地面,雙腳分開與肩同寬,大腿與小腿間呈90度,上身挺直,用腳趾撐地,腳掌向後,雙臂彎曲從後面扶在臀部兩側。

注意!腳尖一定要踮起,撐住地面,不要用腳背著地。

②閉上眼睛,呼氣慢慢低下頭,然後吸氣一點一點地仰起頭部,充分伸展頸部,讓自己的頭部儘可能地向下,腰部與腿部始終垂直於地面。重複動作3次。這組動作能夠讓我們的身體得到充分伸展,排除體內的毒素,讓我們的臉部看起來更加有光澤。

注意!不要過於專注頭部而忽視了腰部,在仰頭的時候不要挺胯,要讓腰部與大腿保持垂直地面。

Step4

①雙腿微微分開坐於墊子上,雙腿伸直,上身直立,雙肩放鬆,雙臂自然垂於身旁。閉眼,呼氣,慢慢地低下頭,然後吸氣將頭部仰起。保持背部挺直。重複動作3次。

②完成上面的動作後,平躺於地面,用雙手撐住地面,屈膝,抬起身體。腰背與大腿在一條直線上並與地面平行,頭仰向後方,動作完成後屏住呼吸3秒,然後恢復坐姿,調勻呼吸。這組動作可以伸展到我們的腰腹部,減掉腰腹的贅肉,同時還能有助於改善便秘的現象。

Step5

①雙腳分開與肩同寬站立於地面,身體挺直。然後慢慢俯臥於墊子上,用腳趾撐地,手肘彎曲,手掌貼地撐於地面,緩緩向上抬起身體,使全身都抬離地面並且在同一直線上。

②全身離地後,彎曲的手臂伸直,仰起上身,頭部抬起,上身儘量與地面呈90度,同時要保持胯部,雙腿抬離地面。注意,不要將腳尖踮起,一定要用整個腳趾支撐地面。

③慢慢放下上半身,回到全身離地的狀態,然後慢慢向上抬起臀部。手掌,腳掌完全著地以支撐住身體,雙腿伸直,上身與手臂在同一直線,全身與地面呈三角形。最後放下臀部,恢復全身離地的姿勢,動作重複3次。

④完成全套動作後,仰躺於地面,手掌向上,閉上眼睛,慢慢恢復自然呼吸,讓全身放鬆,調整身體。這套動作可以讓我們的全身都得到很好的鍛鍊,可以緊緻身材,還能舒展筋骨,調節新陳代謝,讓身體調整到最好狀態以迎接已經到來的秋天。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