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點鸚哥魚

藍點鸚哥魚

藍點鸚哥,又名藍點鸚哥魚,俗名鸚哥、青衫(雄)、紅蚝魚(雌)、紅衫,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隆頭魚亞目鸚哥魚科

基本信息

學名

Scarusghobban

命名者

Forsskål,1775

棲息深度

3-36公尺

中文名

藍點鸚哥魚 有毒魚類否

科中文名

鸚哥魚科

經濟性


科號科名

F414Scaridae

食用魚類

中國大陸名

青點鸚嘴魚

模式種產地

Jiddan,RedSea

觀賞魚類

俗名

鸚哥、青衫(雄)、紅蚝魚(雌)、紅衫

世界分布

印度至泛太平洋

台灣分布

東部、西部、南部、北部、東北部、澎湖、小琉球、蘭嶼、綠島、東沙

最大體長

90cm

棲息環境

礁區、砂泥底、近海沿岸、瀉湖

同種異名

Callyodonapridentatus,Callyodonfuscocuneus,Callyodonghobban,Callyodonguttatus,Callyodonspeigleri,Hemistomareticulata,Pseudoscaruscaliforniensis,PseudoscarusCANTORI,Pseudoscarusflavipinnis,Pseudoscarusgarretti,Pseudoscarusnatalensis,Pseudoscarusnudirostris,Pseudoscaruspapuensis...共28筆..

參考文獻

台灣魚類志(沈等,1993);FishBase(2006);FishesofJapan(Nakabo,2002);ReviewanddoubtfulspeciesofScaridaeofTaiwan(Liaoetal.,2004)周孟儒2002邵奕達2003盧恩得2003黃惠茹2004黃瑞彥2005

典藏標本

ASIZP0055204.ASIZP0055303.ASIZP0056272.ASIZP0056273.ASIZP0058293.ASIZP0060809.ASIZP0060816.ASIZP0064851.ASIZP0067362.ASIZP0071074.ASIZP0700047.ASIZP0800180.ASIZP0802374.ASIZP0910180.ASIZP0912374.FRIP00158.FRIP01345.FRIP21399.FRIP21649.FRIP22375.MTP0152.NMMBP02267.NMMBP02420.NMMBP06417.NMMBP06418.NMMBP06419.NMMSTP00257.NTMP0670.NTMP1145.NTMP1266.NTUM04357.NTUM06256.

英文俗名

Parrotfish;Parrotfish;Yellowscaleparrotfish;Yellowscaleparrotfish;Creamparrotfish;Bluebarredparrotfish;Blue-barredparrotfish;Bluebarredparrotfish;Bluetrimparrotfish;Globe-headedparrotfish;Greenblotchedparrotfish

瀕危狀態

不在IUCN瀕危名單中

特徵:

頭部輪廓呈平滑的弧型。雌魚和雄魚的齒色皆為淡黃色。齒板上有0-1顆不很健全之犬齒;每一上咽骨具1列臼齒狀之咽頭齒。開始型的雌魚,體棕黃色,各鱗片具藍綠色緣,體側有5~6條不規則的藍色橫斑。截型尾鰭。終端型雄魚,體橘黃色,各鱗片具藍綠色緣,腹部較淡色,雙凹型尾。背鰭和緯具較窄的藍色斑紋及腹部沒有青色的縱紋。背鰭硬棘9枚、背鰭軟條10枚、臀鰭硬棘3枚、臀鰭軟條9枚。體長可達80厘米。

習性:

生活於3~36公尺海域,幼魚常躲藏於海藻叢中,成魚活動於礁沙混合區的沙地間。幼魚大都成群在珊瑚礁或海藻叢中覓食。草食性,以藻類為主;所排出的細沙糞便含沙量高。具性轉變,為先雌後雄。

分布:

印度-太平洋熱帶海域,包括台灣南部、東北部及蘭嶼、綠島、澎湖海域。

附記:

食用魚類,食用時宜用清蒸、或洗淨魚體抹上鹽巴,加以用溫火燒烤。

漁業利用

主要捕獲的漁法是延繩釣、一支釣、流刺網及籠具等,而本種魚亦是潛水鏢魚的對象以及水族館展示魚種。為常見的鸚哥魚種之一,全年皆有產,以夏季較盛產。肉質細嫩,適合各種煮法。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